魂穿祝英台之戏马虐梁虢国大宋人
第573章 勤夫子,带兵游说;巧二郎,路上相遇(第2页)
常夫子听见梁知县跑山上去,心中想:“山伯一定是找那祝英台,祝英台那里有人又有粮,天然的险峻,说不定还会助他一臂之力。丢了乐同不怕,反正这马家人进了江州,只要江州的人合到一处,来个关门打狗,让他有去无回。”
这里放下心来,与各位知县说起,那梁山伯是自己的义子干儿,就是他找了齐太守的。
自己此刻出来也是征兵找人。因为没有经验,竟连自己的门生奴仆都了过来,让大家笑话了。
那几位知县听了都称赞一回,皆摆手道:“常夫子不必这样说,咱们都是江州人,又不是匪类,都没有动过刀枪。
咱们只商量着齐心才能赶走马家就是,管他笑话不笑话。”
几人都笑了一场,随后商量对策,该如何出人,出多少人,出钱出粮何日集结,怎样安置流民。
常夫的意思是,如今乐同失守,想那马家也不会坐以待毙。
他们要赶在马家前面征更多的人。同时又劳累四位知县方便帮向外传递消息。大家齐聚临川县一起出发。
几人一拍即合,当时就仔细商议对策,暂且细说。
只说马文才不分昼夜,披星戴月,往临川县城里赶。他一面赶路一面心道:“常夫子就算赶路,这两日应该也不会走远。他惯坐车,我只骑马一定能捉住他,知道不知道他人现在何处。”
想着常夫子年事已高,定恋着书院。万松书院也在临川,常夫子再走,书院他不会不要。
只先往书院去找,定是能找得到的到的,遂带着人急匆匆的往万松书院赶。
一路几饥餐露宿,只为赶时,傍晚时分,一队人穿过竹林,万松书院展露眼前,
马文才见门前如往常点着门灯。再见旧景在前往日种种皆在脑中,心中禁不住感叹一回。
身旁的刘朝英没有读过书,头一遭见这书院,只在门前左看右瞧。
捋着袖子感叹一回道:“这样好的去处。真是神仙也能住得,我不识得字,都想抢来一本书在里面待上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