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痛击孙权三三冲锋制

第22章 陆逊分析

 武昌——

 以往,群臣是反对王太子孙登巡查农事的,毕竟耽误他们发财,这次以潘濬为代表的不少大臣上表,让孙登巡查洞庭湖农事,顺带监察水利工程。

 潘濬,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汉末三国时代东吴重臣,与东吴后期左丞相陆凯齐名。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

 潘濬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拜大儒宋忠为师,得到“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赏识。不到三十,即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因按杀贪污的沙羡县长而闻名。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授潘濬为荆州治中从事,典理州事。但他素来与守臣关羽不睦,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取荆州后,在孙权的亲自劝说下,潘濬才归降于他,拜官辅军中郎将。又迁官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

 孙权对政务不上心,热衷于搞权术制衡,但是潘濬喜欢搞诸葛亮那一套,整顿吏治。

 这次孙权会答应,也不是说赞同潘濬的政见,而是此刻曹丕十万大军攻打建业,他担心儿子安全,所以就顺水推舟,把儿子调了回来。

 “父王,我听说刘禅打到夷陵了——”

 孙登很是担忧,南郡是东吴的税收大户,若是丢了东吴势力势必大减。

 “来来,今天可是特意为你宰的牛,多吃点——”

 孙权不以为然,这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消瘦了,得补补。

 这时候的牛可是非常宝贵的,当年汉文帝可是从来舍不得吃牛肉,但是孙权显然没有这种自觉,没事干就宰一头下酒。

 孙登脸色不好,毕竟这时候生产力不发达,耕牛是最强大的劳动力。

 “父王,夏侯尚围困江陵,刘禅又攻打西陵,两面受敌对我东吴极其不利,我认为应该想办法跟西蜀和谈——”

 孙登劝说道,刘禅不过就是血气方刚,心里不服想要争个面子而已,只要赔他一点军资,他肯定就回去了。而且借着这次吕霸的事,东吴也不算丢面子,花了钱,却能让将士更有凝聚力。

 “登儿,你太看得起刘禅了,当年他爹五万精锐,不是照样一把火烧的精光,他刘禅不过去去两万人,还能翻天不成?”

 孙权给孙登夹了满满的一碗,听说这次关银屏也来了,当年关羽不是说,虎女不嫁犬子么?这次孤抓到关银屏,就让他给我儿子当妾,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