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痛击孙权三三冲锋制

第355章 曹魏发起猛攻(第3页)

 如此重大的伤亡数字摆在眼前,对于任何将领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张郃作为统兵大将,自然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如果不能采取有效行动挽回局面,恐怕罪责难逃。因此,尽管明知追击诸葛亮充满风险,但他却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领军出征,希望能够通过战功来弥补之前的过失。 

 由此可见,张郃并非愚笨之人,相反,他在战场上久经磨砺,有着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和谋略智慧。只可惜,在卤城之战这样复杂的局势下,他最终还是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被无情地逼向绝路。 

 再说司马懿这边,很多人认为他容不下张郃这位猛将,故意设计陷害使其陷入绝境。然而事实也许并非如此简单。司马懿固然位高权重、心机深沉,但要说他单纯为了排除异己就痛下杀手,似乎有些过于片面。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失利之后,整个曹魏阵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指责。身为大都督的司马懿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替罪羊来承担责任,他自己同样难以逃脱干系。 

 于是乎,张郃便不幸成为了那个背负罪名的“倒霉蛋”。更为讽刺的是,在此后的岁月里,司马懿那所谓的“畏蜀如虎”之名竟然渐渐演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的护身符。每当有人质疑他在军事决策上的失误时,他总能以对蜀军的忌惮为由为自己开脱。而可怜的张郃,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背负着不应有的骂名,令人不禁为之叹息。 

 “陛下,要不要派兵增援姜维。” 

 邓艾上前,都少有些英雄惜英雄的情绪。 

 “天水麒麟,越是逆境,越能客服困难。” 

 刘禅摇摇头,之所以选姜维守踏中,就是看重他的韧性,历史上的姜维就特别擅长打抗压局,甚至水晶爆了,他都还要操作。所以哪怕是面对钳形攻势,姜维也一样不会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