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三武一宗灭佛(第2页)

 “明朝有好几位皇帝“君死有疑”。 

 “但是除了泰昌帝的红丸案之外,最为诡异的莫过于朱厚照的驾崩了。“ 

 “朱厚照死前,曾经数次要求更换太医。” 

 “但是均被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拒绝。” 

 “朱厚照虽然没有子嗣,但是后宫可是有夏皇后跟张太后这两个人在的” 

 说到这里,任以虚的话戛然而止。 

 这个意思已经非常的明确了,朱厚照倘若无子而崩,等待着这两人的下场是毋庸置疑的悲惨。 

 因此朱厚照更换太医的要求,首辅杨廷和不答应是没有用的。 

 倘若夏皇后、张太后有一人站出来说话,都绝对可以改变这个结果。 

 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所有人都默认了这个结果。 

 想到这里,纵然是朱元璋都不由得觉得有几分毛骨悚然了起来。 

 想都不用想,当时后宫,内阁的所有人,都在等朱厚照死!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出现这种事情只能说明。 

 如果朱厚照不死,就会发生比让夏皇后,张太后,被打入冷宫,还要可怕的事情发生! 

 而当时被朱厚照笃信的天方教,就极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比如中原的士绅,在有些时候的底线也是非常正面的。 

 每每有外来宗教传入中原之时,便会由这些士绅驯服。 

 其中最为激烈的,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 

 看似是四个皇帝,但是历朝历代的所谓皇帝,其实就是地主乡绅的代言人罢了。 

 之所以这几个皇帝的政令,得以顺利实施。 

 其本质就是,当时中原的士绅察觉到了,刚刚流入中原的佛教,大有涌入朝堂的趋势。 

 如若放任不管,士绅的利益一定会受损。 

 加上皇帝的旨意,使得自朝堂至民间,形成了一股,空前强大的合力,才得以成功灭佛,并逐渐将佛门驯化。 

 从客观上,这绝对是避免了,朝廷变为的朝廷! 

 不然的话,看一眼吐番便会知道,任由其再度发展的结果。 

 任以虚话音落定之时,小院之中,也已然弥漫起了冲天的杀机。 

 朱棣近乎绝望的看着朱元璋,心中想要辩解一下,但是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合着自己家除了自己儿子孙子之外,唯一一个能打的就是朱见深,其余的基本全是悲剧人物不是! 

 “爹,我觉得我还能解释。” 

 朱元璋没有做声,大手一挥,身后的两名老太监登时便缓缓的上前,朝着朱棣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