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五年计划,降本增效(第2页)

 任以虚说的计划。 

 其实都是以任以虚的估计,在这种以农耕为主的小山村里,能够顺利实行的。 

 最优解就是参照古代历朝历代的变法。 

 毕竟都是自然经济为基础,稍加改动,顺利实施问题不大。 

 只是任以虚看不见,面前的老爷子的下巴都快要惊掉了。 

 “任先生,明代不是以四格八法为要的京察法吗” 

 任以虚摇了摇头道:“老爷子,您说的那个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但是明朝后期不是有个叫张居正的首辅吗” 

 “他开创了一种名叫,考成法的考核办法。” 

 “就是要将各地官员,提前树立的目标,记录在三本册子上,一本送内阁以供朝廷探查,另一本送都察院及六部留底,最后一本送言官巡视纠察。” 

 “这样一来,六部及都察院,每月按照既定计划逐一实现,六科则每半年巡视一次目标执行情况,最后由内阁统一核查六科及六部。” 

 任以虚话音刚落,朱元璋登时便倒抽了一口凉气。 

 以往的时候,朱元璋还好奇,张居正到底是用了什么办法,才能有胆子说出那句“我非相,乃摄也”的混账话来。 

 这等考成法一经实施,天下臣工的升迁罢黜之权,尽归内阁。 

 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不是摄政,还能是什么! 

 任以虚丝毫没看到老爷子脸上复杂的表情,只是在一旁继续说道:“不过张居正的这一套考成法,虽然整体架构不错,但终究还是受限于本身的局限性。” 

 “这还有局限性呢!”朱元璋的下巴都快要惊掉了。 

 任以虚微微颔首道:“自然是有的,张居正变法的根本原因就是,大明国库空虚。” 

 “这个考成法,同样也是为了补充国库所设。” 

 “因此,所有的目标制定,全都集中在了如何敛财上。” 

 “考核的内容,全都集中在了应收财赋多少,应纳财税多少。” 

 “其本质上,还是没有对生产了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啊。” 

 任以虚话音刚落,朱元璋登时便出了一身的冷汗。 

 方才的时候,朱元璋对于任以虚的这个“五年计划”的具体想法,可就是规定,各级衙门,每年一定要如数上缴多少财赋。 

 合着这最多就是重走一遍,张居正的老路 

 任以虚在一旁笑道:“老爷子,您总不会跟张居正一样掉钱眼里吧” 

 朱元璋的脸上登时便浮现出了一丝尴尬,斩钉截铁的说道:“那咋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