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鹿鸣宴(第2页)

 由于殿试被老朱改成了任以虚讲,故而并没有举行考试。 

 故而今科殿试名次,是直接参照的会试名次。 

 毕竟往年的殿试名次,也最多就是把皇帝实在看不顺眼的进士,往下降一降。 

 这一次既然没有时间考,朱元璋也懒得搞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了,旋即便放这些新科进士们出了宫。 

 而在殿试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所谓的鹿鸣宴! 

 正所谓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呦呦鹿鸣,食野之嵩。 

 鹿鸣一词,出自《诗经》。 

 所谓鹿鸣宴,也就是升学宴的由来。 

 这里面讲的是鹿的一种习性,讲的是鹿在野外发现美食之时,便会发出鸣叫,唤同伴同食,故而古人便以此为美德。 

 只不过这一切,在科举制诞生之后,就逐渐的开始变味了。 

 因为鹿本就与禄同音。 

 故而自唐代起,每逢科举放榜,当科主考以及考官,必定宴请当科高中的书生。 

 同样取鹿鸣之意。 

 只不过鹿是召唤同伴来吃草,这些士大夫们凑在一起,可就不是为了吃草了。 

 初唐时,士族门阀实力犹盛,庶族进士以鹿鸣宴对同窗相互笼络,使得寒门出身的庶族举子,逐渐的拥有了,与士族门阀,分庭抗礼的实力。 

 怎奈何,屠龙少年,最终还是成了恶龙。 

 随着士族门阀的土崩瓦解,自宋以后的鹿鸣宴,已然逐渐变味。 

 宋代科举日渐成熟,因此每逢放榜之后,天子便会在宫中设宴,文科日琼林宴、武科日鹰扬宴。 

 但在吃完天子的宴会之后,这些士大夫们,仍旧会在私下里再办一场酒宴。 

 其目的其实就是拜山头,这同样也是结党营私的根源。 

 所有的官员都是由鹿鸣宴开始正式踏入官场,建立自己在官场之中的人脉! 

 纵然这个所谓“鹿鸣宴”其本质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财源广进。 

 但是这些习惯了,既当又立的士大夫,还是厚着脸皮,继续将宴会的名字称之为“鹿鸣宴”。 

 由于胡惟庸的缘故,整个大明朝堂上原本的文官,几乎一扫而空。 

 剩下的几个,侥幸逃过胡惟庸牵连的文官们,各个惶惶不可终日。 

 毕竟胡惟庸入主中书数年之久,大家都是同僚,谁能私下里跟胡惟庸没什么往来 

 加之这一次朱元璋又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殿试,所有的文官都想从这些新科进士们的嘴里,套出点话来。 

 今科会试的主考乃是任昂。 

 在原本的历史上,任昂是到洪武十六年,才被拔擢为礼部尚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