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徭役逼人造反(第2页)

 尤其是每逢灾年,徭役之重,简直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本来地里的产出就不多,这些佃户们,还要拿出大笔的粮食,去帮衬着朝廷赈灾。 

 像是陈胜吴广、刘邦、北宋时的方腊、元末的韩山童、明末的高迎祥,这些影响天下大势走向、朝代更迭的起义,有哪一次是被田赋给逼出来的 

 陈胜吴广、刘邦是徭役。 

 方腊亦是因为交不出,宋徽宗想要的木材。 

 至于韩山童,更是大名鼎鼎的,莫道黄河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开创大明的红巾军起义,就是在治理黄河的徭役上,揭竿而起的! 

 除了纵观历史,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几乎全都是因徭役摊派而起事! 

 这一点,作为亲身经历者的朱元璋,焉能不知! 

 大明百姓想要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这个徭役,非废不可! 

 朱元璋此话一出,同样是刚刚被拔擢上来的户部尚书茹太素,也干脆的将自己的乌纱帽给摘了下来,跪倒在了龙荤之前。 

 这活哪里是人干的啊! 

 整个大明就是打死,也拿不出这么多的银子来啊! 

 更何况国库现在还有一屁股的债。 

 还要建社学、造战舰,钱从何来啊! 

 还没等茹太素开口,朱元璋当即便打断道:“成!你别说了,咱知道你想说啥!” 

 茹太素能力还是有的,就是废话实在是太多,而且别人上个奏章,写个三四百字,把事情说完就得了。 

 但是茹太素不。 

 茹太素会水文,每次上奏章,少则七八千,多则数万。 

 有一次,朱元璋实在是懒得看茹太素的奏章,找了中书郎在一旁念,一直念到第一万六千五百字的时候,还没切入正题。 

 气的朱元璋命人将茹太素,暴打了一顿,给轰到浙江去做参政了。 

 这一次胡惟庸牵扯实在是太大,老朱也是实在没办法了,这才将茹太素才浙江调回了金陵。 

 朱元璋给朱标使了个眼神,朱标顷刻之间便会意,旋即便说道:“户部的三年规划就是找钱。” 

 “户部三年内,要清查天下人口之外,还要完善商税制度,将商税提高至十五税一。” 

 听到朱元璋找钱的办法就是提高商税,茹太素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 

 还十五税一 

 就您老人家这个花法,他就是二税一也不够您老折腾的啊! 

 见茹太素又要发表高见,朱标当即便抢先道:“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户部必须在三年之内,彻底的完善我大明宝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