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国之变法,首在地变(第3页)
朱标已然做好了,收紧开荒政策的准备,只是还需等待时机罢了。
在朱元璋的心里,这些从征军,就是跟朱元璋同生共死过的兄弟。
当年他们跟着老朱起兵时,朱元璋就答应过他们要带他们过好日子。
现如今朱元璋却连个军户的户牒,都没法给他们留下了。
朱元璋犹豫良久之后,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粥碗,长叹了口气道:“就先这样吧。”
“五军都督府那边,你们是怎么商量的”
朱标犹豫片刻之后,方才说道:“爹,儿臣是将五军都督府信国公、魏国公年事已高,儿臣想让两位叔伯去国子监洪武馆,任教。”
“曹国公、宋国公掌府中事。”
“除此之外,陆仲亨等几人也调洪武馆任教,由四弟,六弟,七弟接任。”
“而后便是这下面所辖的各营卫,京营虽不在裁军之列,但各地裁军之后,要从京营调走约十万人。”
“届时京营将只留十四万左右兵马。”
“除裁军之列,军中还应核查诸军年龄,若年长且无衔者,皆退。”
朱标的裁军方向,其实主要还是放在了各地卫所上,这些多数都已承平日久,荒于军备,裁军自然是从弱者裁起。
像是九边的边军、山东、苏北的备倭寇军以及京营的士兵,基本没有多少被裁撤的。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突然打断了朱标的而后问道:“你觉得哪里最容易出问题”
朱标闻言,登时便由于良久,而后才开口道:“其余诸项,皆无异议,儿臣最担心的,就是那几位,被调去洪武馆的侯爵,跟年长劝退的老卒。”
其实被裁掉的军士,其实还好,毕竟大家都是军屯,还能拿到一部分土地。
但是那些不在裁撒之列,又因年长而被退回民籍的老卒,朝廷只准备了一笔安置费,而且标准就是按照正常退役发放的。
虽然够他们生活一阵子,但是这些人恐怕心中难免有些怨言。
思虑良久之后,朱元璋最终还是拍了拍朱标的肩膀道:“放心大胆的去干吧,天塌了,咱给你们顶着!”
这件事,朱元璋已经准备全权交给朱标去办了。
朱标需要自己独立处理事务同样这件事情,只要朱元璋不插手,一切就尚有回旋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