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可怕的精钢产量(第2页)

 更何况,这黑烟要是一直冒下去,肯定得影响金陵的风水啊! 

 金陵的百姓们,也就是听说过家里祖坟冒青烟的,谁见过家里祖坟冒黑烟的啊! 

 仅仅过了几天的时间,青沙洲毁了全城风水的事情,便传遍了整个金陵。 

 很快,便从百姓向上蔓延到了京中的一些御史言官那里,雪片一般的奏章纷至沓来。 

 只不过朝中的大臣们,却压根像是没看到那些奏章一样。 

 因为他们现在确实也没有心思,去看奏章上写了什么。 

 原因无他,青沙洲的钢铁产量,实在是太可怕了! 

 谨慎殿中。 

 朱元璋及太子朱标、暂署中书左相李善长、徐达、汤和及刚刚上任的六部尚书。 

 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看着眼前的这名军机房的书吏。 

 “禀陛下,清沙郡守谨奏,自前几日开炉以来,场内存煤、存矿恐难维系至月末,奏请陛下急调江北各省急送铁、煤之物。” 

 仅仅这一条,就让满朝文武瞠目结舌了。 

 那可是从江北运了几个月的煤啊。 

 虽然大运河没有将运力拉满,但仅仅靠那一批材料,也够整个金陵用上一年的了! 

 还不够岛上一个月用的 

 朱元璋激动的看着面前的书吏问道:“说,说没说,究竟产了多少” 

 那书吏拱手道:“启奏陛下,根据现有数据估算,岛上仅需旬月,即可产精钢四万两千五百石!(约合两千吨)” 

 此话一出,满殿群臣无不肃然。 

 谁家钢用石算啊! 

 自有记载以来,历朝历代算铁之产量,都是以斤算! 

 而且这还不是生铁! 

 是实打实的精钢! 

 整个大明,精钢一年也就产个不到一百万斤! 

 就凭这一个岛上一年的精钢产量,就顶的上大明十五省! 

 连徐达都不由得狠狠的咽了一大口口水。 

 还没等众人激动,便听到书吏的声音继续传来。 

 “除此之外,预计每月可产生铁八万五千石!” 

 八万五千石! 

 这是真正的奔着颠覆三观来的。 

 那就是一个岛啊! 

 即便是朱元璋跟朱标知道这厂子的产量必然低不了,但是打死两人也没想到,这钢产量竟然能够恐怖到这样的地步。 

 仅仅凭巴掌大的这么一块地方,竟然能比肩整个大明的钢铁产量! 

 有明一朝,算是历代封建王朝里冶铁的巅峰了。 

 在明初时,年产生铁,只有两百万斤,至万历年间,达到年产生铁八百余万斤的峰值。 

 但是在一座应用了近代技术的工厂面前,洪武盛世下的那点成绩,是那么的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