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太子党告老还乡(第2页)
基本上来说,那边的草原地区,与相对繁华的江南比起来,没有什么人愿意到那边去,一时间栾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这种事情不是他来操心的。
商人的本质是逐利,随着朱棣挥师东夷,栾彬也正在加紧筹备对东夷市场的驻扎和拓展。
朱棣这边忙着拓展大明的疆域版图,而此刻的一月份金陵城,却是寒冷如冬,身体冷,诸多高官大臣的心更冷!
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尚书或者是侍郎乞骸骨,告老还乡,没办法,他们做了几十年的太子党,如今太子好好的就突然故去,他们一点准备都没有。
本来还有一个朱雄英值得他们所期待,但是皇帝的态度却是很耐人寻味,首先是嘉奖燕王劳苦功高,随后又对皇太孙置之不理,反倒是亲近燕王殿下的世子,朱高炽!
并且诸多大臣纷纷上书,祈求尽早让皇太孙监国,稳住国本,但是这些奏疏上去了,几乎全部是留中不发,犹如石沉大海!
这就很有意思了!
所以如今便出现了这一幕,许多尚书级别的元老,开始纷纷告老还乡。
不过也不怪他们,毕竟一旦新帝登基,他们这些带着太子党标签的肯定要下去,现在如果闹起来,可问题是,他们如今的皇帝可是朱元璋啊!
那个开国大帝,杀的无数官员人头滚滚的朱元璋!
所以大家都很平淡,这一点体现在今日上朝时,没有轰轰烈烈,所有年纪到的人,或者与太子瓜葛太深的,基本上都主动请辞。
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位文官之首,相互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对方双眼之中的落寞和老态,似乎他们也到了该隐退的年纪,但是事情终究还是要做下去!
武官那边却没有什么动静,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在文臣一方,刘伯温和李善长极其恐怖的影响力!
但是武官这边,以蓝玉为首的仅存的淮西勋贵们,一动不动,似乎文臣们的请辞与他们根本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是在武官当中,有一人,却是老神在在,一点都不在乎,他就是李景隆!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李景隆早在前几日,就已经暗中写信给了朱棣,表示了投靠之心。
不得不说,作为武将,李景隆的官场嗅觉十分灵敏,知道跟随这老一派的太子党没什么好下场。
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之后,看着底下一排排站着的大臣,开口说道:“诸位卿家为国为民,劳苦功高,咱也不是那不讲情理的人,今日,咱便准许尔等告老还乡,依据官职,赏赐金银不等,着户部侍郎亲手办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