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打酱油(第3页)

 龙飞扶起妇女和女孩,说道:“大婶,我们换个地方慢慢说。” 

 三井街这边肯定是不能待了,龙飞带着母女俩来到了洋泾镇附近,他让母女俩在石桥边等着,自己则去买些吃的。 

 龙飞来到国营饭店,买了几个馒头,又要了份炒青菜。 

 揣着热乎乎的馒头和炒鸡蛋,龙飞快步回到石桥边。妇女和小女孩正坐在桥边的石头上,女孩依偎在母亲怀里,两人都沉默不语,神情黯然。 

 龙飞将食物递给她们,说道:“大婶,先吃点东西吧。” 

 妇女接过食物,感激地看了龙飞一眼,然后掰开馒头,分给女儿一半。小女孩接过馒头,小口小口地吃着,似乎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食物。看着女儿吃了馒头之后,妇女这才拿起另外一半馒头,慢慢地吃了起来。龙飞注意到,中年妇女虽然浑身破破烂烂的,可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带着一分说不出的优雅,不像是一般的乡下妇人。小女孩也是很有家教的样子,细嚼慢咽,不像其他饿坏的孩子狼吞虎咽。 

 几个馒头和炒鸡蛋很快便被母女俩吃了个干净。妇女擦了擦女儿嘴角的残渣,然后抬头看着龙飞,眼中充满了感激之情:“小同志,谢谢你!” 

 “大婶,您给我说说您给我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龙飞问道。 

 妇女叹了口气,缓缓道来:“我叫李秀兰,这是我女儿柳玉萱。我丈夫是……” 

 听了李秀兰的讲述,龙飞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原来李秀兰的丈夫柳志远家早年前是徽州芜县的乡绅,她的公公是旧朝的举人,在当地也算是个大户人家。新华夏成立后,柳志远主动将自家田产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国家自然也没有亏待他,安排他在乡里做了文教工作。 

 可这几年,天降大灾,整个县都颗粒无收,乡民们纷纷离开故土,西处逃难。一开始柳志远一家人还能勉强维持生计,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家实在待不下去了。为了活下去,柳志远不得不带着妻子儿女离开家乡,西处流浪。 

 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可逃难的人实在太多了,想要找到口吃的,比登天还难。 

 柳志远不得己将妻女托付给同乡,自己则外带着十五岁的儿子出寻找食物。 

 哪知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同乡也自身难保,无法再照顾她们母女,李秀兰只好带着女儿继续流浪,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了这里。 

 李秀兰己经快半个月没吃东西了。每得到一点食物,她总是先让女儿吃,自己只喝点水,啃几口草根。 

 她知道这样下去,母女俩都活不了,这才着急地想把女儿过继出去,自己死不死没关系,至少能让女儿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