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他从未深思熟虑过这些(第2页)


 洪武十三年,某君曾颁布命令:每百名士兵配备十杆枪械、二十副盾牌、三十套弓箭以及四十支长矛。


 这一切都表明那个时代对枪械的高度重视。


 赵元颔首。


 他当然识得这是枪械。


 他接过查看,瞄了一眼引线后归还,并询问道:“此物可击多远?威力几何?”


 李修皱眉。


 他对赵元为何关注这些感到疑惑。


 但李修并未阻止,示意被问话的士兵退下。


 那士兵略显紧张,望向赵元手中的器械说道:“回禀大人,此枪重六斤,需药三钱,铅子二钱,射程约十步至两百步,然而真正有效的距离仅四十步之内。”


 “然其发射时声响巨大,烟雾弥漫,即便超出四十步,仍能震慑敌人。”


 赵元注视着士兵,继续追问:“也就是说有效范围只有四十步,那么四十步内的准确性如何?是否能够一击必杀?装填是否便捷?耗时多久?使用中是否存在 ** 或操作不便的问题?”


 赵元一口气问了许多。


 士兵面色微变,偷瞄了一眼李修,显得有些胆怯。


 李修眯起眼睛,狐疑地打量着赵元,主动问道:“你为何要问这些?”


 “枪械比你想的复杂得多,种类也多于你的想象。”


 “用于个人携带的是手铳,而守城或战船常用的是碗口铳、盏口铳以及多管铳等。不过这类器械关乎生死,确实存在装填繁琐、精度不佳的缺陷,但在战场足够实用。”


 “最重要的是它能让敌方战马受惊!”


 “草原人精于骑射,一旦战马受惊,他们便难以对我们大军形成致命冲击。”


 李煜一手控缰,豪情满怀。


 他心中对火器颇为重视,私下里也在不断钻研。


 凭借多年研究心得,他总结出一套战术:火铳冲锋在前,骑兵紧跟其后,前锋需散开布阵,后方队伍务必密集,前锋分散便于突袭,后方稳固以防被突破,开战之初先以火铳削弱敌方锐气,再由骑兵冲击敌军主力。


 因此,他信心满满,坚信自己能在接下来的北征中大展身手。


 赵元摇头道:“我需要了解火铳的实际数据。”


 “多远的距离能够一枪毙命,多远还能造成伤害,火铳是否会炸膛,这些年军中有没有因操作不当或维护不良导致伤亡的情况?”


 李煜陷入沉思。


 赵元将视线移开,又望向那位士兵,期待得到答案。


 那士兵犹豫片刻,缓缓说道:“十步以内命中率较高,但并非百分之百,五十步内能有效 ** ,超过五十步仅能起到干扰作用。”


 “火铳确实会 ** !”


 “而且频率还不低。”


 “现在军中的三百名火铳手,有一半以上经历过这种事。”


 “不过具体情况各有差异。”


 “装填十分麻烦,很多时候打完一轮就没了补给机会,所以比起单发火铳,部队更偏爱三眼铳,既能连续发射,打完还能当近战武器用,不至于让对方骑兵逼近时毫无反击之力。”


 赵元皱眉道:“这么说来,火铳在战场上并不算特别实用,更多是心理上的震慑效果。”


 “并且火铳的使用方式也仅限于排在阵前,面对敌方前锋时集体射击一次,穿透敌阵,随后退回后排,整体上只是辅助手段,并非想象中那么威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