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斩桓修无忌扮使者 伐桓玄刘裕多妙计(第3页)
同时,他命臧熹入宫清理图书器物,封存国库,确保国家的财产不受损失。
司徒王谧,本是桓玄的走狗,在桓玄篡位时,他亲手解下安帝的玉玺交给了桓玄。
众人皆欲杀之以谢天下,然而刘裕却念及旧情。
想当年,王谧曾助他还债,这份恩情他一直铭记在心。
因此,刘裕不忍下手杀他,仍然让他为官。
王谧得知自己逃过一劫后,感激涕零。
他跪在刘裕面前,誓死效忠刘裕,并表示愿意推举刘裕都督扬、徐、兖、豫、青、冀、幽、并八州军事,兼徐州刺史。
刘裕推辞再三,但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职位。
他知道,这是王谧对他的一份厚礼,也是城中百姓对他的期望。
随后,刘裕又封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琊内史,孟昶为丹阳令,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他将这些重要的职位交给了自己信任的人,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所有军事政务,刘裕都交给了刘穆之处理。
刘穆之才华横溢,处事果断,他迅速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众人都对他的能力赞不绝口,刘裕也对他充满了信任。
然而,在这风平浪静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安定的因素。
诸葛长民拖延未行,阴谋败露被擒。
原来,他一直暗中与桓玄勾结,企图在刘裕稳定局势后反叛。
然而,他的计划却被刘裕识破,最终落入了刘裕的手中。
刁逵未知建康变故,仍然将诸葛长民囚于车中,遣使者押送京城。
然而,使者途中却闻听桓玄败逃,建康已归刘裕的消息。
他心中大惊,随即释放了诸葛长民,二人一同返回历阳。
历阳军民见机而起,围攻刁逵。
刁逵见势不妙,企图突围而逃。
然而,他刚逃到城门口,就恰遇诸葛长民。
诸葛长民见他狼狈不堪,心中暗自得意。
他拦下刁逵,大声喝道:“刁逵,你也有今天!”
城中士兵追至,将刁逵束手就擒。
他们将他押至石头城,一刀斩首示众。
这一消息传出后,城中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们终于看到了正义的力量在行动。
此时,桓玄已经逃至寻阳。
寻阳刺史郭昶之仍然奉他为帝,供以车马仪仗。
桓玄自称楚帝,威风依旧不减当年。
然而,他心中却充满了惶恐和不安。
他深知刘裕的厉害,也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当桓玄闻听刘毅等人率军追至时,他更是慌恐不已。
他急忙派庾雅祖、何澹之守湓口,自己则挟持着安帝及两位皇后西逃江陵。
他心中暗自祈祷着能够逃过这一劫,然而命运却似乎并不眷顾他。
刘毅、何无忌、刘道规等人追至桑落洲时,与何澹之的水军展开了激战。
他们奋勇杀敌,大破何澹之的水军,夺得了湓口,占领了寻阳。
随后,他们遣使报捷,将这一喜讯传回了石头城。
刘裕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大喜。
他深知自己已经离胜利越来越近了。
然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
他深知桓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必须将其彻底消灭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宁。
由于安帝被桓玄挟持西逃,刘裕决定拥立武陵王司马遵为大将军,入东宫代理朝政。
他相信司马遵能够胜任这一职位,也相信他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和富强。
同时,刘裕又令刘毅等人继续西追桓玄。
他深知只有彻底消灭桓玄,才能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宁。
刘毅等人领命后,立即整装待发,准备再次踏上征途。
桓玄逃至江陵后,收拢了荆州军队两万余人。
他挟持着安帝东行,企图与刘裕决一死战。
然而,当他行至峥嵘洲时,却恰遇刘毅大军扬帆而来。
刘道规见桓玄船队驶来,立即令手下冲锋在前。
刘毅、何无忌亦摇桨紧随其后,他们心中都充满了斗志和决心。
时值盛夏,西南风猛吹,刘道规乘风放火,刘毅等人添薪助燃。
长江上下烟雾弥漫,火光冲天,桓玄的战舰大半被焚毁。
士兵们乱作一团,纷纷跳水逃生。
桓玄见状,慌忙换小船逃跑。
他仍然挟持着安帝,企图逃回江陵。
然而,命运却似乎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
此时,桓玄的部将殷仲文却背叛了他,投靠了刘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带着两位皇后返回京城,将她们安全地交给了刘裕。
这一消息传出后,城中百姓无不欢呼雀跃,他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桓玄的败局,也已经无法挽回了。
桓玄一路狼狈,再至江陵时,人心已散,昔日的威风早已不复存在。
他望着这座曾经属于自己的城池,心中五味杂陈。
无奈之下,他只得趁夜逃往汉中,企图在那里找到一线生机。
而南郡太守王腾之与荆州别驾王康产,则护着安帝入了南郡府。
他们深知,此刻的安帝是晋朝的正统,是国家的希望。
因此,他们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安帝,生怕他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不久之后,他们又将安帝迁往江陵,以确保他的安全。
此时,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儿毛修之,却在桓玄身边担任屯骑校尉。
他心中早有打算,要诱使桓玄前往四川,那里是他的叔父毛璩的势力范围。
一旦桓玄踏入四川,便如同瓮中之鳖,插翅难飞。
桓玄对毛修之的话信以为真,他以为在四川可以找到一片安身立命之地。
于是,他西行至枚回洲,心中还盘算着如何在四川重建自己的势力。
然而,命运却似乎并不眷顾他。
当他行至枚回洲时,恰遇几艘办丧事之船。
船头立着一个卫兵头目,他眼神犀利,仿佛能看透人心。
毛修之与他对视一眼,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那卫兵头目高声喝道:“来船可有反贼?”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震得江面都仿佛为之一颤。
毛修之未语,他深知此刻不是自己说话的时候。
而桓玄却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他颤声说道:“朕乃当今新天子,何来反贼,休要胡言!”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显然已经被眼前的局势吓破了胆。
话音未落,船上又跳出两将,他们张弓搭箭,箭矢如流星般向桓玄射来。
桓玄的宠臣万盖、丁仙期挺身而出挡箭,然而他们终究还是敌不过那如雨的箭矢,纷纷被射倒。
桓玄惊慌失措之际,忽有几人持刀跃上船来。
他们动作迅猛,气势如虹。
为首者正是那卫兵头目,他手持长刀,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桓玄颤声问道:“你……你们是何人?敢冒犯天子!”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他深知自己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卫兵头目冷笑道:“吾等乃诛奸臣之人!
你桓玄篡位夺权,祸乱朝纲,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正义和愤怒,仿佛要将桓玄碎尸万段。
言罢,手起刀落,只见刀光一闪,桓玄的头颅便已落地。
那头颅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最终落在了江面之上,溅起了一片水花。
桓玄的身体也随之倒下,他的眼中充满了惊恐和不甘,仿佛不敢相信自己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欲知斩杀桓玄头颅的卫兵头目姓甚名谁,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