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子业荒淫乱朝纲 袁顗忧惧谋脱身(第3页)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大家都惊呆了,纷纷表示反对。

 这时候,太史站出来了。

 太史是专门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史的官员。

 他的话在皇帝心里还是有一定分量的。

 太史对子业说:“皇上啊,毁掉景宁陵对后世皇帝不利呀!”

 子业一听这话,心里就犯嘀咕了。

 他虽然残忍暴虐,但也不想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影响到后世的皇帝。

 义阳王昶,是子业皇帝的第九个叔父,那时候他担任着徐州刺史。

 这个人性格急躁,心胸狭窄,而且口碑不太好。

 不知道从哪儿传起了一股谣言,说昶要造反。

 这子业皇帝,正愁没地方显示自己的威风,一听这谣言,心里就乐开了花。

 巧的是,这时候昶派了个使者叫蘧法生来朝见子业。

 子业一见法生,就笑眯眯地说:“义阳王啊,他之前和太宰勾结,我正想着发兵去讨伐他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想到他自己倒先请求回朝了,真是太好了!

 你快点回去告诉他,叫他赶紧来。”

 法生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事情不妙,赶紧告别了子业,奔回彭城去。

 一到彭城,法生就把子业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昶。

 昶一听,急得直跳脚,心想:这子业这是要对我下手啊!

 于是,他赶紧召集人马,想发檄文号召大家起来反抗。

 可是,没人响应他。

 昶这下可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就在这时,他听说子业已经督兵渡江了,还派了沈庆之统率各路大军,眼看就要打到城下了。

 昶急得连母亲妻子都顾不上了,只带着自己心爱的妾,让她穿上男装,骑着马跟着他,连夜往北逃。

 他们一路上风尘仆仆,昶心里五味杂陈,不禁赋诗一首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你还别说,这诗里还真有不少佳句呢。

 再说这北魏,这时候魏主浚已经去世了,太子弘继承了皇位。

 弘听说昶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好,就对他挺器重的。

 他让昶娶了公主,还赐给他丹阳王的爵位。

 昶这边算是在北魏安顿下来了。

 可是他的母亲谢容华等人还在都城呢。

 谢容华担心子业会对她下手。

 不过还好,子业这次算是特别开恩,没有为难谢容华她们,也没有给她们加罪。

 吏部尚书袁顗,原先特别受皇帝子业的宠爱和信任,可没过多久,不知怎的就失了宠,待遇也大不如前了。

 袁顗心里明白,这京城是待不下去了,于是就请求外调,想去地方上当个官。

 就这样,他被派到了雍州当刺史。

 袁顗的舅舅蔡兴宗,那可是个懂天文的高人。

 他一看袁顗要去襄阳,就赶忙劝说:“襄阳那地方的星象不好,你可千万别去啊!”

 袁顗听了,苦笑了一下,说:“舅舅啊,你现在跟我说这些也没用啊。

 我就算是前面刀山火海,也得硬着头皮上了。

 我只求能活着逃出这个虎口就行!”

 说来也巧,这时候朝廷正好有诏令,让蔡兴宗去南郡当太守。

 蔡兴宗不想去,就上了个表章请辞。

 袁顗知道了,又跑来劝舅舅:“舅舅啊,朝廷现在的形势,咱们心里都清楚。

 那些在京城里的大臣,说不定哪天就没命了。

 你现在去南郡,守着长江上游,我在襄淝,离你也近。

 咱们水路陆路都方便,万一朝廷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咱们还能联手干一番大事业,像当年的齐桓公、晋文公那样,成就一番功名。

 你怎么能不去呢,这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蔡兴宗听了,笑了笑,说:“你啊,就想着往外跑躲祸。

 我呢,就想待在京城里求个平安。

 咱们各有各的打算,各行其是吧。”

 袁顗看舅舅不肯听劝,也没办法,只好匆匆辞别,连夜赶路。

 他一路狂奔,终于到了寻阳,这才松了口气,高兴地说:“这下我总算能躲过一劫了!”

 可他哪知道,事情远没那么简单。

 蔡兴宗呢,虽然没当成南郡太守,但后来又回朝廷当了吏部尚书。

 就这样,蔡兴宗走马上任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