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慧景谋反攻都城 恭祖献计心不平(第3页)

 戚平和黄林夫到了京口后,宝玄立刻把他们带到密室。

 “戚将军,黄监军,你们对目前的局势怎么看?”宝玄试探着问。

 可这俩人说的好多话都不合宝玄的心意,把他给惹恼了。

 “你们这是要与我为敌吗?”宝玄怒气冲冲地问。

 戚平和黄林夫还没反应过来,宝玄就命令手下的人去砍他们的头。

 这时候,司马孔矜和典签吕承绪看不下去了,大声喊道:“殿下,您这是要造反啊!”

 宝玄一听这话,更是火冒三丈,干脆把这两个人也给杀了。

 接着,宝玄又派长史沈佚之和谘议柳澄去分别统领部队,就等着慧景的到来。

 慧景从广陵往东返回,顺顺当当地到了京口。

 宝玄打开城门让他进来,然后让慧景当先锋,自己则坐着翠绿色的轿子,手里拿着大红色的旗帜,指挥着军队跟进。

 京城里一听这消息,都炸锅了。

 赶紧派骁骑将军张佛护和直合将军徐元称等人出去,在竹里屯兵,想拦住叛军。

 慧景的前锋将领崔恭祖,带着一群身经百战的勇士,跟张佛护他们打了一场恶仗。

 刀光剑影,喊杀声震天。

 “冲啊!”崔恭祖大喊着,一马当先。

 结果张佛护他们被打败了,逃回了城里。

 崔恭祖乘胜追击,砍死了张佛护,收降了徐元称,一直打到了查硎。

 这时候,中领军王莹奉了宝卷的命令,统领水陆各军,守住了湖头,还在蒋山的西岩筑起了堡垒,屯兵好几万。

 崔恭祖一看这阵势,也前进不了了。

 等到慧景赶到,也是一点办法没有,只好悬赏求计策。

 “谁能想出攻破敌军的计策,重重有赏!”慧景大声喊道。

 竹塘村的万副儿出主意说:“现在平路上都有重兵把守,咱们没法直接冲过去。

 不如从蒋山的背后偷偷爬上山顶,然后从上面往下攻,打个他们措手不及,这样咱们才能成功。”

 慧景听了这个计策,觉得挺好,就派了一千名壮士,绕到山后头,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

 半夜时分,突然敲起战鼓、吹起号角,从西岩飞奔而下。

 那些守营的士兵一听,吓得魂飞魄散,不知道该怎么办,全都扔下营垒逃跑了。

 慧景趁机一直追到都城下,攻打各个城门。

 右卫将军左兴盛带着三万台军,在北篱门死守。

 但士兵们一看形势不对,都纷纷逃散了,左兴盛也跑了。

 东府、石头、白下、新亭这些城池的守军,也都吓得四散而逃。

 左兴盛没地方可去,躲到了淮河边的芦苇丛里的一条船上,结果被慧景的部下搜到,当场就给杀了。

 慧景冲进了外城,驻扎在乐游苑。

 崔恭祖带着一千多骑兵,攻打北掖门。

 “冲啊!一定要攻进去!”崔恭祖大喊着。

 眼看就要攻进去了,却被宫里的卫兵给挡住了,只好又退了回来。

 这时候,宫门都关得紧紧的。

 慧景带着人马围攻,还把兰陵府署给毁了,当作战场。

 宫里头情况危急,幸亏卫尉萧畅守在南掖门,指挥城里的人,想方设法抵抗。

 “大家别慌,一定要守住!”萧畅大声喊道。

 大家的心才稍微安定下来。

 慧景还假传宣德太后的命令,废掉了齐主宝卷,封他为吴王。

 但是提到要立宝玄为帝的事情,却搁置不提,心里又打起了别的算盘。

 原来竟陵王子良的儿子昭胄,曾经被封为巴陵王。

 永泰元年,十个王爷被杀,昭胄和他弟弟昭款逃命到江西,隐藏起来当了道士。

 慧景起兵进都城的时候,昭胄兄弟俩又投奔了慧景。

 “慧景大人,我们愿为您效力。”昭胄说道。

 慧景和他们聊得挺投机,又想立昭胄为帝,心里像辘轳一样转个不停,拿不定主意。

 这时候,子觉和崔恭祖又争起功来。

 “竹里那一仗,我立了大功。”崔恭祖不满地说。

 “我只不过负责运粮,你却说我的功劳和你一样大。”子觉也毫不示弱。

 慧景偏心自己的儿子子觉,就让崔恭祖失望了。

 崔恭祖又献了一计,建议用火箭攻北掖楼。

 “大事快成了,何必多毁坏东西,将来还得重建,多费钱啊。”慧景却说道。

 崔恭祖闷闷不乐地走了。

 慧景平时喜欢佛学,善于谈经论道。

 从乐游苑搬到法轮寺后,整天就闲着没事,和客人高谈阔论。

 “这慧景,真是悠闲。”一个客人说道。

 崔恭祖私下里叹了口气说:“今天是什么日子啊,难道是参禅的时候吗!”

 他大概是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吧。

 子觉走过来,对慧景说:“父亲,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慧景沉思片刻,说:“先休整一番,再做打算。”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