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烽烟六镇乱天下 权佞朝堂隐祸心(第3页)
他派崔暹走北道,特意叮嘱道:“你只需牵制拔陵的兵力,千万别贸然交战。
我从东道进攻,直取沃野。”
可崔暹(xian)这人,向来心高气傲。
他撇了撇嘴,不屑道:“区区拔陵,何足挂齿?
我偏要杀他个措手不及!”
结果呢?
他率军一路猛冲,正中拔陵的埋伏。
一场激战下来,全军覆没,只剩他一人一骑,灰头土脸地逃了回来。
拔陵趁机集中兵力猛攻李崇。
李崇寡不敌众,只得退守云中,勉强与敌军周旋。
消息传到魏廷,朝野震动。
魏主正派尚书元修义去收复岐州,谁知又传来李崇战败的消息。
朝堂上,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广阳王元渊站出来,再次提议:“陛下,臣仍坚持李崇之前的建议——改镇为州,方能稳固边防。”
魏主却摆摆手,不耐烦道:“此事以后再议!”
他转头下令:“来人,把崔暹押回京城,关进大牢!”
崔暹一听,吓得魂飞魄散。
他眼珠一转,立刻备下厚礼——良田千顷、美妓数名,连夜送到权臣元爰府上。
元爰摸着胡子,笑眯眯道:“崔将军何必如此客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事包在我身上。”
果然,没过几天,崔暹的罪名就被一笔勾销,安然脱身。
没过多久,东西部的铁敕部纷纷起兵反叛,全都投奔了破六韩拔陵。
孝明帝这才后悔没听李崇和元渊的劝告,赶紧下旨把边镇改成州郡,又派黄门侍郎郦道元去安抚六镇军民。
“陛下,六镇已经全反了,”郦道元风尘仆仆地赶回京城复命,“臣这一趟,连个愿意接旨的人都没找着。”
孝明帝拍案而起:“这可如何是好?”
话音未落,又有急报传来:“南秀容部落的乞伏莫于造反了!”
正当朝廷乱作一团时,秀容川的酋长尔朱荣主动请缨:“微臣愿率部平叛。”
不出半月,尔朱荣就平定了叛乱。
他上书朝廷时,特意写道:“臣不过尽了本分,不敢居功。”
孝明帝龙颜大悦,当即封他为博陵郡公。
说起尔朱荣,不得不提他们家的发家史。
他高祖尔朱羽健当年受封秀容川,到他父亲尔朱新兴这一代,已经富甲一方。
尔朱新兴有个绝活——把牲畜按毛色分群放牧。
远远望去,白的像雪,黑的像墨,漫山遍野都是他家的牛羊。
“老爷,今年又生了三百头小马驹。”管家来报。
尔朱新兴捋着胡子笑道:“好!等朝廷打仗时,都捐给军队。”
果然,每次北魏用兵,尔朱家都慷慨解囊。
如今尔朱荣受封郡公,野心也跟着膨胀起来。
一天夜里,尔朱荣召集心腹密议:“如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之时。”
侯景第一个响应:“主公雄才大略,我等愿效死力!”
司马子如接着说:“属下已经联络了段荣、窦泰几位将军,他们都愿意追随主公。”
尔朱荣拍板:“好!把牲畜都卖了,招兵买马!”
很快,尔朱荣的势力就像滚雪球般壮大。
他白天操练兵马,晚上宴请豪杰,表面上对朝廷恭恭敬敬,暗地里却在积蓄力量。
朝廷里有人看出了端倪。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那些流寇不过是疥癣之疾,尔朱荣才是心腹大患啊!”
“此话怎讲?”同僚问道。
老臣叹道:“流寇居无定所,剿灭不难。
尔朱荣坐拥精兵,又深得民心,这才是最可怕的。”
果然,尔朱荣的势力越来越强。
他手下猛将如云,粮草充足,只等一个合适的时机。
这天,尔朱荣登高望远。
他看着操练的军队,对左右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建功立业!”
贾显拱手道:“主公一声令下,我等万死不辞!”
尔朱荣哈哈大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谋划什么。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