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高欢邙山惊逃命 侯景虎牢再镇关(第3页)

 高欢的军队抵挡不住,很快溃败,所有步兵都被宇文泰的军队俘虏。

 高欢见大势已去,只能仓皇向东逃窜。

 此时,他身边只剩下七个随从。

 然而,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都督尉兴庆勒马停下,转头对高欢喊道:“大王快走!

 我腰间还有一百支箭,足够杀敌百人!”

 高欢知道情况危急,咬牙道:“兴庆,你……”

 “别犹豫了!”

 兴庆打断他,目光坚定,“我来断后!”

 高欢不再多言,狠狠一甩马鞭,纵马狂奔。

 兴庆独自调转马头,横刀立马,挡在追兵面前。

 追兵如潮水般涌来,兴庆张弓搭箭,一箭一个,接连射倒数人。

 敌人一时不敢上前,但箭矢终究有限。

 “他没箭了!杀了他!”

 敌兵大喊着冲来。

 兴庆拔出佩刀,怒吼一声,冲入敌阵。

 他左劈右砍,连斩数人,但终究寡不敌众。

 最终,他力竭倒下,血染沙场。

 而高欢,已趁此机会逃出生天。

 宇文泰料定高欢逃得不远,立刻又召集了三千精锐,让他们手持短兵器,派贺拔胜担任主将,再次追击高欢。

 贺拔胜和高欢本是旧识,此刻他手握长槊,一马当先,终于追上高欢。

 高欢回头一看,见是贺拔胜,吓得猛抽马鞭,拼命逃窜。

 贺拔胜带着十三名亲骑紧追不舍,一口气追出数里。

 眼看槊尖几乎要刺到高欢的马尾,他厉声喝道:“贺六浑!

 今日落在贺拔破胡手里,你必死无疑!”

 高欢一听,魂飞魄散,竟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贺拔胜正要一槊刺下,谁知他的战马突然前蹄一软,也把他掀翻在地。

 原来,东魏大将段韶正好赶来救援,见高欢命悬一线,立刻张弓搭箭,“嗖”的一声,正中贺拔胜的马。

 贺拔胜翻身跃起,可段韶已经冲到跟前,一把拉起高欢,扶他上马,向东疾驰而去。

 贺拔胜咬牙换马再追,不料半路又杀出东魏河州刺史刘洪徽,率兵拦截。

 刘洪徽连发两箭,射死了贺拔胜的两名随从。

 贺拔胜眼看高欢越逃越远,知道今日杀不了他,只得仰天长叹:“今日未带弓箭,难道真是天意?”

 说来也巧,宇文泰遇上彭乐,高欢遇上贺拔胜,两人都差点丧命,却都侥幸逃脱。

 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贺拔胜无奈,只得率领骑兵,掉头西归。

 东魏骑兵虽经苦战,却仍有再战之力。

 耿令贵将军重整队伍,大喝一声:“随我杀回去!”

 他率先冲入敌阵,刀光闪烁,西魏士兵措手不及,纷纷倒下。

 西魏将士本以为胜券在握,哪想到东魏竟杀了个回马枪?

 一时间,阵脚大乱。

 赵贵等将领拼命喝止:“稳住!别退!”

 可士兵们已被杀得心惊胆战,纷纷溃逃。

 宇文泰见状,亲自提刀迎战。

 然而东魏兵越聚越多,攻势如潮。

 他咬牙挥刀,连斩数人,可终究寡不敌众。

 眼看局势不妙,他只得咬牙下令:“撤!”

 东魏兵见西魏败退,士气大振,紧追不舍。

 就在危急时刻,独孤信、于谨率残兵从侧翼杀出,高喊:“杀敌!杀敌!”

 东魏追兵猝不及防,一时迟疑。

 西魏军这才稳住阵型,且战且退。

 若干惠见状,立即下令:“鸣角收兵!”

 号角声起,东魏兵也不敢贸然追击,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缓缓退去。

 这一战,东魏虽占上风,可西魏终究未遭全歼。

 双方各自收兵,战场重归寂静。

 宇文泰率军进入关中,在渭水北岸安营扎寨。

 高欢的东魏大军则推进至陕城,两军对峙,剑拔弩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宇文泰派大将达奚武据险防守。

 东魏这边,行台郎中封子绘急匆匆找到高欢,拱手进言:“大将军,统一东西魏的时机就在今日!

 当年魏太祖拿下汉中后,若乘胜追击,早就平定巴蜀了。

 可惜一念迟疑,终成遗憾。请大将军当机立断!”

 高欢摸着胡须点头:“先生说得有理。”

 他随即召集众将商议。

 帐内灯火通明,将领们却各执一词。

 一位满脸风霜的老将站出来说:“大将军,眼下春荒时节,田野里连青草都难觅。

 我军粮草不济,士兵和马匹都瘦弱不堪,实在不宜长途追击啊!”

 其他将领纷纷附和:“是啊,不如暂且退兵。”

 “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

 高欢环视众人,沉吟良久。

 他想起封子绘的劝谏,又看看疲惫的将士,终于拍案决定:“传令三军,即刻东归!”

 但转头又对侯景下令:“你率部收复虎牢关,务必守住要道。”

 侯景抱拳应诺:“末将遵命!”

 夜色中,东魏大军开始拔营。

 火把连成一条蜿蜒的长龙,渐渐消失在东方。

 渭水北岸的宇文泰军帐中,探马正飞报敌情:“报——高欢大军已撤退!”

 宇文泰抚掌大笑:“天助我也!”

 随即又皱眉沉思,“不过侯景此人不可小觑......”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