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荀济就戮侯景遁 绍宗逞勇淮河乱

话说第二天,高澄派人追查地道之事,很快查出是荀济等人所为。

 他立刻下令抓捕荀济,交付司法审讯。

 荀济年轻时曾在江东生活,学问渊博,文采斐然。

 他和梁武帝萧衍曾是布衣之交,交情深厚。

 可后来萧衍篡夺齐朝,自立为帝,荀济心中不服。

 他常常对人说:“我若得志,定要在盾牌上磨墨,写檄文讨伐他!”

 这话传到梁武帝耳中,自然惹得龙颜大怒。

 后来,荀济又上书劝谏,言辞激烈,指责梁武帝沉迷佛教、大兴土木。

 梁武帝忍无可忍,下令处死他。

 幸好舍人朱异暗中相助,荀济才得以逃出梁国,投奔东魏。

 高欢很欣赏荀济的才华,对他颇为优待。

 但他深知荀济性格刚烈,锋芒太露,所以一直没给他重要职位。

 等到高澄入邺城辅政,想任用荀济为侍讲,高欢叹息道:“我之所以不重用他,正是想保全他啊!”

 但高澄坚持,高欢只得同意。

 没想到,荀济竟参与密谋,事情败露被捕。

 侍中杨遵彦见他年老体衰,忍不住问道:“荀侍讲,您年纪大了,何必冒这种险?”

 荀济毫不畏惧,朗声答道:“正因年纪大了,功名未立,才要上扶天子,下诛权臣!”

 高澄想起父亲的告诫,心中犹豫,想饶荀济一命,便亲自审问:“荀公,你为何造反?”

 荀济冷笑一声,昂然道:“我奉天子诏令诛杀高澄,何来造反之说?”

 高澄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处死他。

 行刑时,狱吏见荀济年老多病,便用鹿车将他载往东市。

 熊熊烈火燃起,荀济在烈焰中慷慨赴死。

 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华山王大器等人。

 高澄仍不放心,又将东魏主元善见软禁在含章堂,派心腹严密监视,限制他的自由。

 这时,谘议温子升刚为高欢写完碑文。

 高澄怀疑他与荀济有勾结,等碑文一完成,就把他押往晋阳,关进大牢。

 温子升最终饿死狱中,尸体被丢弃在路边,家产抄没,家人流放。

 处理完这一切,高澄才安心返回晋阳。

 适值彭城急报传来。

 信使慌慌张张地冲进大殿,递上军报:“梁军大举进攻,彭城告急,请速发援兵!”

 高澄眉头一皱,立刻下令:“大都督高岳,你即刻率军驰援彭城。”

 他略一思索,又补充道:“金门郡公潘乐,你为副将,一同前往。”

 这时,行台丞陈元康站了出来,直言道:“潘乐虽勇,但论才干,不如慕容绍宗。

 况且,先王高欢临终前曾嘱咐,东南战事,当以绍宗为帅。

 如今形势危急,何不遵行先王遗命?”

 高澄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有理。”

 于是改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统领大军,与潘乐一同南下。

 消息很快传到悬瓠。

 侯景正在整顿兵马,准备进攻谯城。

 一听说慕容绍宗率军前来,他脸色骤变,猛地一拍马鞍,惊道:“是谁让那鲜卑小儿派绍宗来的?

 难道高欢还没死透吗?”

 他深知慕容绍宗的厉害,心中不安。

 他派人快马加鞭,赶往萧渊明军中传话:“绍宗非等闲之辈,务必小心应对!

 即便取胜,追击时切勿超过二里,以防中计!”

 侯景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高欢虽死,但他的布局仍在影响着战局。

 而慕容绍宗的到来,无疑给这场战争增添了变数。

 渊明带着军队走了几个月,终于到了彭城。

 这时,梁廷又派侍中羊侃赶来,带着皇帝的诏书。

 “陛下有令,命将军在泗水筑堰,截断水流,水灌彭城。”

 羊侃展开敕书,语气坚定,“等城破后,再进军与侯景会合。”

 渊明点点头,下令驻军寒山,距离彭城十八里。

 羊侃负责监工,督促士兵日夜赶工。

 两旬之后,堰坝筑成,泗水被截断,水位渐渐上涨。

 羊侃找到渊明,急切道:“将军,水势已成,此时攻城,事半功倍!”

 渊明皱眉,犹豫不决:“再等等。”

 恰在此时,侯景的信使到了。

 渊明拆开一看,脸色微变,心里更加不安。

 这时,探子匆匆来报:“将军,不好了!

 慕容绍宗率十万大军,已到橐驼岘,正朝彭城赶来!”

 羊侃一听,立刻劝道:“敌军长途跋涉,必定疲惫,此时出击,正是良机!”

 渊明沉默不语,只是摇头。

 第二天,羊侃再次请战:“将军,战机稍纵即逝,再拖下去,我军必陷被动!”

 渊明依旧不答,眼神飘忽不定。

 羊侃见状,心中暗叹:“此人优柔寡断,必败无疑!”

 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开,自率一军,出屯堰上,准备独自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天刚亮,东魏大将慕容绍宗便率军逼近梁营。

 他亲自带领一万精锐,直扑梁军左翼。

 左营的守将郭凤是潼州刺史,见敌军来势汹汹,急忙下令放箭。

 箭如雨下,东魏军一时难以靠近。

 此时,主帅萧渊明却醉卧帐中,鼾声如雷。

 左营告急的军报接连传来,他竟浑然不觉。

 真是个糊涂虫!

 手下人好不容易把他摇醒。

 他这才迷迷糊糊下令:“快……快派兵去救郭凤!”

 可帐下诸将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唯独北兖州刺史胡贵孙挺身而出,大喝道:“末将愿往!”

 他率部冲出营寨,直扑东魏军阵。

 胡贵孙勇猛异常,刀光闪处,敌军人头落地。

 转眼间,他已斩杀二百余人。

 绍宗见这支梁军来势凶猛,立即下令后撤。

 探子飞报萧渊明:“胡将军大胜,东魏军溃逃了!”

 渊明一听,顿时酒醒了大半,拍案而起:“好!传令全军,随我追击!”

 他翻身上马,带着大军杀出营去。

 远远望去,东魏军果然丢盔弃甲,狼狈北逃。

 “快追!别让他们跑了!”

 渊明兴奋地大喊。他早已把侯景信中“慎防诱敌”的警告抛到九霄云外,只顾催马猛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