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萧确遇害萧范困 萧绎征伐局势纷
永安侯萧确是个猛人,武艺高强,力气大得吓人。
自从他到了建康,侯景就看中了他的本事,把他带在身边当亲信。
可萧确心里清楚,侯景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天,邵陵王萧纶派了个密使来找他。
使者压低声音问:“侯爷,当初您是被逼进京的,现在王爷想请您回去,您看……”
萧确冷笑一声:“侯景这厮,不过是个跳梁小丑,我一个人就能收拾他!
只是现在还没找到机会。你回去告诉王爷,别惦记我,我自有打算。”
使者走了,萧确握紧了拳头。
他每天都在等,等一个能干掉侯景的机会。
机会终于来了。
那天,侯景兴致不错,叫上萧确一起去钟山打猎。
萧确心里一动,暗想:“就是今天了!”
他假装要射鸟,悄悄搭箭上弦,瞄准了侯景的后心。
可就在他猛力拉弓的瞬间——“啪!”弓弦竟然断了!
箭掉在侯景马前,侯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色瞬间阴沉:“萧确,你想杀我?”
左右侍卫一拥而上,把萧确按倒在地。
萧确挣扎着大骂:“杀不了你,是我没本事!
但你记住,老子宁死也不当叛贼的走狗!”
侯景狞笑:“好,有骨气!那我就成全你!”
刀光一闪,萧确的人头落地。
消息传到南徐州,刺史萧渊藻气得浑身发抖。
他本来带兵救援建康,结果半路被侯景的部将萧邕截住,逼他交出兵权。
幕僚劝他:“大人,江北还有我们的兵马,不如先撤过去,再图后计?”
萧渊藻摇头,声音沙哑:“我受朝廷厚恩,没能铲除逆贼已是耻辱,难道还要苟且偷生,向敌人摇尾乞怜吗?”
从那天起,他再也不肯吃饭。
几天后,这位倔强的老将军,活活饿死在了任上。
话说鄱阳王萧范听说首都建康被攻陷了,马上就想带兵去救驾。
可他的谋士们赶紧拦住他说:“王爷,现在东魏的军队已经占了寿阳。
您要是带兵离开,敌人肯定会来打合肥。
到时候前面叛军没搞定,后面又把重要据点丢了,这可不是好主意啊!”
萧范摸着胡须沉吟:“那依你们之见?”
“不如等各地的援军都到齐了,”谋士接着说,“这样既能救援朝廷,又能保住自己的根基,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就在萧范还在犹豫的时候,东魏果然派西兖州刺史李伯穆带兵逼近合肥,还派魏收送来一封信,要求割让合州。
萧范气得猛地一拍桌子,怒道:“简直欺人太甚!”
可眼下侯景叛乱未平,他不得不忍痛割地。
为表诚意,他还派两个儿子萧勤、萧广去东魏当人质,希望借兵平叛。
自己则带着两万将士驻守濡须,向长江上游各军发出勤王檄文。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上游援军迟迟不到,东魏也毫无动静。
萧范在军帐中来回踱步,对副将叹道:“粮草将尽,援军不至,这可如何是好?”
副将建议:“王爷,不如先沿江西进,到枞阳再做打算。”
谁知刚到枞阳,就传来噩耗。
侯景派兵驻扎姑熟,萧范麾下大将裴子悌竟率部投降。
萧范气得直跺脚:“这个背主求荣的逆贼!”
此时他已是进退维谷。
好在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派人送来书信:“王叔勿忧,请来江州共商大计。”
萧范这才转忧为喜,立即赶往江州,暂居湓城。
他连夜写信给各地藩镇:“诸位同僚,国难当头,望同心协力,共图复兴!”
湘东王萧绎自称接到密诏,手持象征皇权的黄钺,自封为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
他大张旗鼓地封官拜将,召集军队讨伐侯景。
“王爷,湘州那边迟迟不肯发兵,怕是另有打算。”
谋士低声提醒道。
萧绎冷笑一声:“河东王萧誉向来与我不和,这次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他当即下令,派小儿子萧方矩去取代萧誉的湘州刺史之位,又让长子萧方等率兵护送。
萧誉得知消息,气得拍案而起:“萧绎欺人太甚!
真当湘州是他家的地盘?”
他召集心腹商议对策。
“王爷,不如在半路截杀,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部将建议道。
萧誉点头:“好!就在麻溪设伏,让他们有来无回!”
当萧方等的军队行至麻溪时,突然杀声四起。
萧誉的伏兵从山林中冲出,箭如雨下。
“保护世子!”
亲兵大喊着围住萧方等。
萧方等挥剑奋战,但寡不敌众。
最终,他倒在血泊中,再也没能站起来。
萧方矩见势不妙,调转马头就跑。
身后追兵紧追不舍,他拼命抽打马匹,终于甩开追兵。
“快、快回江陵!”
他脸色惨白,对幸存的随从喊道。
这一战,萧绎不仅损兵折将,还搭上了长子的性命。
而萧方矩狼狈逃回,总算捡回一条命。
萧绎听闻儿子方等战死的消息,脸上竟没有一丝悲伤。
这是为何?
原来,方等的生母徐妃与萧绎早已形同陌路。
萧绎瞎了一只眼,徐妃便故意只画半张脸的妆,在房里等他。
萧绎一进门,见她这副模样,立刻明白她在嘲笑自己。
他勃然大怒,摔门而去,从此再不肯踏入徐妃的寝宫。
徐妃性情狠毒,又耐不住寂寞。
府中不得宠的姬妾,她偶尔还假意亲近,可一旦发现谁怀了身孕,便亲手将其杀害。
平日里,她常去寺庙烧香,表面是礼佛,实则另有所图。
荆州瑶光寺里有个叫智远的道士,生得高大俊朗。
徐妃一见倾心,竟暗中与他私通。
后来,她又瞧上了绎的幕僚暨季江。
“季江公子,我家娘娘请您一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