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城外悲歌(第3页)

 秦羽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战场上的画面 —— 城墙上,守军们浑身浴血,箭矢如刺猬般插在铠甲上,依旧挥舞着兵器,嘶吼着扑向敌人;投石车旁,士兵们拼尽全力搬运巨石,累到脱力,有人被巨石拍伤、砸死,立马就有人顶上,毫无惧色;城门处,撞城槌一次次撞击,震得城门摇摇欲坠,守军却用身躯死死抵住,至死不退。这般场景,光是想想,都令人心生敬畏。

 想当年,秦羽初次随军出征,虽说也是恶战连连,但相较眼前钰门关的惨烈厮杀,竟都显得有些小儿科。那时的他,初出茅庐,满腔热血,却也因经验欠缺,在乱军之中险些丢了性命,幸得麾下将士拼死相护,才得以全身而退。经此一役,秦羽迅速蜕变,明白了战场绝非逞匹夫之勇的地方,更懂得每一条鲜活的生命背后,皆是家中老小殷切的期盼。可如今,听闻钰门关的战况,往昔那些生死瞬间与眼前的惨烈重叠,心底的震撼翻涌不息。

 最初,秦羽还领有一道严令,那是沈渊给他下的:截杀出关的逃兵。在寻常战事里,不乏贪生怕死之徒,战事吃紧时丢盔弃甲、临阵脱逃。可令他倍感意外的是,几日过去,竟无一人从钰门关逃出。山谷口,人来人往,尽是些死囚和民夫中老弱妇孺,偶尔有青壮年,也是护送百姓撤离的卫兵,个个满脸坚毅,脚步匆匆,奔赴后方安置点。

 正思忖间,几骑快马裹挟着滚滚烟尘,风驰电掣般朝山谷奔来。马上之人衣衫褴褛,浑身血迹斑斑,有的伤口还在汩汩冒血,面色惨白如纸,却咬紧牙关,手中马鞭疯狂抽打马臀,催促马匹快跑。秦羽定睛一看,便知是前去求救的信使,毫不犹豫地大手一挥,示意手下放行。身旁副官微微皱眉,低声道:“统领,就这样放他们过去?不稍加盘查?万一有诈……”

 秦羽摇了摇头:“不必,你瞧瞧他们这模样,满身是血,满脸惊恐,眼中却只有急切与坚定,定是为了搬救兵,无暇旁顾。此时盘查,反倒误了大事!” 身旁的亲卫却面露难色,上前一步,凑近秦羽压低声音道:“统领,上头可是下了死令,谁都不能放,哪怕是前去求援的也绝不例外!万一事后追究起来,您这…… 怕是担待不起啊。”

 秦羽眉头瞬间拧紧,目光如炬般扫向亲卫,那眼神犹如寒星,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吓得亲卫后半截话生生咽了回去。他顿了顿,神色凝重,缓声道:“我自是知晓军令如山,可眼下是什么情形你也瞧见了,钰门关内鏖战正酣,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人在丢性命,若拦下他们,援兵迟来一刻,城关便多一分失守的危险,届时死伤的可就是成千上万的弟兄!”

 说罢,秦羽抬眼望向几骑快马疾驰而来的方向,马蹄声愈发急促,马上之人摇摇欲坠,却仍拼尽全力驱马狂奔。他们衣衫褴褛,破碎的布片随风舞动,上头沾满的血迹早已干涸,结成暗沉的血痂;裸露在外的皮肤上,伤口狰狞翻卷,有的还在汩汩冒血,滴落在飞扬的尘土中。他们面色惨白如纸,嘴唇毫无血色,干裂起皮,可眉眼间的急切与坚定仿若燃烧的火焰,烫得秦羽心头一热。

 眼看马匹就要冲进山谷,亲卫心急如焚,下意识地抬手阻拦,秦羽见状,身形一闪,抬手将亲卫的手臂格开,高声喝道:“让开!此刻阻拦他们,与杀人何异?” 声音响彻山谷,带着不容违抗的气势。

 马队呼啸而过,骑手们甚至来不及投来感激的目光,唯有领头之人在交错瞬间,沙哑着嗓子挤出一句 “多谢”,便转瞬远去。秦羽伫立原地,望着马蹄扬起的滚滚烟尘,久久未动,脸上满是不忍与忧虑。他深知这些前去搬救兵的人,即便逃过这一劫,前路依旧凶险万分,金兵的眼线遍布周遭,随时可能遭遇突袭,能不能活着把援兵带回来,全然是个未知数。

 “统领,军令如山,咱们这么做,万一上头怪罪……” 亲卫仍在一旁小声嘟囔。

 秦羽回过神来,长叹了一口气,拍了拍亲卫的肩膀:“真到追责那一日,我一人担着便是。身为将士,本该保家卫国、护百姓周全,如今钰门关危在旦夕,咱们躲在这山谷,眼睁睁看着他们送死?我做不到!只盼这些人能有几分造化,寻来援兵,解了城关之困,那一切便都值得了。”

 言罢,他转头扫视麾下御林军,目光重新锐利起来,高声喝道:“都给我听好了,检查兵器,养精蓄锐,一旦城关有令,即刻奔赴战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咱们不能光指望援兵,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己的本事守住阵地,别让钰门关的兄弟们孤军奋战!”

 三千御林军齐声应和,声浪滚滚,震得山谷嗡嗡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