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审案(第2页)
不多时,赵德柱带着几名婆家人回到堂上。那几人起初还趾高气扬,但见周桐神色冷峻,堂上气氛肃穆,顿时收敛了许多。周桐一一审问,最终判定李寡妇亡夫的田产归她所有,婆家人不得再行侵占。
案子了结后,李寡妇连连叩首,感激涕零。徐巧上前扶起她,柔声安慰:“大姐,日后若有难处,尽管来县衙寻我们。”
李寡妇含泪点头,千恩万谢地离去。
此时,已近午时。周桐长舒一口气,对堂内众人说道:“今日审案到此为止,大家先去用饭,午后继续。”
众人应声散去,堂内只剩下周桐和徐巧。周桐走到窗边,望着衙门外那棵榆树,树梢上的麻雀依旧叽叽喳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
午饭后的县衙后院,青石板上浮动着细碎的金芒。
徐巧手中捧着一卷名册,眉头微蹙,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周桐侧头看她,轻声问道:“巧儿,你在想什么?怎么连散步都心不在焉的?”
徐巧回过神来,抬头看向周桐,眼中带着几分认真:“桐哥哥,我刚才整理难民名册时发现,城中竟有百余户人家无田可耕。
这些人大多是战乱后逃难来的,家中一贫如洗,若是再不解决他们的生计,恐怕会生出乱子。”
周桐闻言,眉头也皱了起来:“是啊,粮种短缺,田地有限,这些人确实难办。你可有什么想法?”
徐巧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我方才想到,后山有片坡地,虽然碎石多,土质也不算肥沃,但若是集众人之力,将其辟为梯田,或许能解燃眉之急。”
周桐闻言,眼中顿时一亮:“梯田?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开垦梯田需要大量人力,且短期内难以见成效,百姓们未必愿意。”
徐巧微微一笑,语气温柔却坚定:“我们可以以工代赈,组织这些无田可耕的百姓开垦梯田,每日付些米粮作为酬劳。这样一来,既能解决他们的生计,又能为桃城增添耕地,岂不是一举两得?”
周桐听完,忍不住从背后环住徐巧,下颌轻轻抵在她的肩头,低声笑道:“我的县令夫人倒是比我更像父母官,连这等妙计都想得出来。”
徐巧指尖摩挲着名册边缘,忽觉腰间一紧,周桐带着酒气的呼吸已拂上耳畔:"夫人的发间沾了片柳絮。"
温热的鼻息弄得她脖颈发痒,正欲躲闪,却被他骨节分明的手指按住肩头。周桐的拇指轻轻碾过她耳垂,将那缕雪白的柳絮吹向池中锦鲤:"巧儿可知,这柳絮最是无情,偏要往人鬓边钻。"
徐巧只觉耳尖发烫,名册上的墨香混着他身上的松香扑面而来。她刚要开口,腰间的束带突然一松,周桐已将她转了个身:"这绦子系得这般松散,莫不是在等我来解?"
"桐哥哥!" 徐巧慌忙按住腰间,名册 "啪" 地掉在地上。周桐却俯身拾起,指尖划过她方才滴落的墨痕:"这晕染的墨渍倒像朵并蒂莲,不如..." 他突然将墨迹印在她眉心,"给夫人添个花钿?"
徐巧又气又笑,伸手去抢名册,却被他举过头顶。两人在回廊追逐时,周桐的玉带勾住了她的裙角,眼看着就要双双摔倒,他猛地将她抵在朱红廊柱上。四目相对时,徐巧清晰听见他胸腔里如擂鼓般的心跳。
"巧儿..." 周桐的指尖轻轻擦过她泛红的眼尾,那里还残留着昨夜熬夜的淡青色。他忽然低头咬住她的唇珠,舌尖尝到一丝苦涩 —— 原来是她晨起时用的青盐润唇膏。
徐巧嘤咛一声,双手抵在他胸前,却被他扣住手腕举过头顶。就在此时,远处传来小顺子的脚步声。周桐低笑一声,在她颈侧落下蜻蜓点水般的吻:"莫慌,我已让小顺子去库房清点农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