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等秋收时,我带你纵马踏遍这百里金浪

点完卯后,周桐安排好了衙门里的事务,正准备带着徐巧去陶明住处。

 结果一转身,发现身后已经跟了一大帮人。

 赵德柱像个跟屁虫似的黏在周桐身边,嘴里不停地念叨:“小说书,你说的是真的吗?到时候真能去搬那些地主老财家的东西?我等不了那么久了呀!要不我现在就去找那俩小胖子吧!”

 他说的正是出去踩点的大虎和三滚,脸上写满了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雕花家具和金银财宝。

 万科也凑了过来,一脸期待:“少爷,您说的这事儿我熟啊!后勤事务太无聊了,让我也去吧!”

 他搓着手,眼睛里闪着光,显然是对“老本行”充满了怀念。

 周桐无语地看着这两人,尤其是那万科,要是把这货跟那三汤圆凑一块儿,那简直就是四大恶贼齐聚,到时候就不是抄家了,直接变成拆迁大队了!

 他坚决摇头:“不行!万科,你给我老老实实待在衙门里,后勤事务不能没人管!”

 万科一听,立刻蔫了,转头看向徐巧,可怜巴巴地说道:“夫人,您看啊,老爷他……”

 周桐直接打断他,瞪向赵德柱:“赵德柱,现在让这小子闭嘴!要是不闭嘴,你也不准去!”

 赵德柱一听,立马急了,一把拽住万科:“你小子别废话了,再废话咱俩都去不成!”

 万科还想挣扎,结果赵德柱直接上手捂他的嘴,两人你追我跑,闹得周围鸡飞狗跳。

 周桐无奈地摇了摇头,拉着徐巧往外走:“别管他们了,咱们先去陶老那儿。”

 徐巧掩嘴轻笑:“桐哥哥,你这帮兄弟还真是热闹。”

 周桐叹气:“热闹是热闹,就是太能闹腾了。”

 一行人跟着吴毅,浩浩荡荡地往城北陶明的住处走去。

 陶明的住处位于城北一处僻静的小院,院外种着几棵老槐树,枝叶繁茂,遮出一片阴凉。

 院子里种了些花草,墙角还搭了个黄瓜架,藤蔓缠绕,显得格外雅致。

 还没进门,就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吵吵闹闹的声音。

 陶明正从屋里走出来,身后跟着几个里正和老人。

 他一抬头,看到周桐身后跟着这么一大帮人,顿时愣住了:“你们怎么都来了?老头子我茶水可没准备那么多啊!”

 周桐笑着摆手:“没事没事,别给他们喝,让他们在门口候着就行。”

 赵德柱和万科一听,顿时蔫了,乖乖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周桐和徐巧跟着陶明进了小院。

 院子里,几位里正和老人见到周桐,纷纷起身打招呼。

 “周县令,早啊!”

 “周大人,您可算来了!”

 “这位就是徐姑娘吧?真是郎才女貌啊!”

 周桐一一回应,寒暄了几句后,大家便围坐在黄瓜架下的石桌旁,开始说正事。

 周桐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今日请大家来,主要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细分化管理的事。

 咱们桃城虽然不大,但事务繁杂,光靠衙门这几个人手,实在是忙不过来。

 所以我想,咱们可以把每个街道、每个巷子都设一个负责人,由乡亲们推选,每两年换一次。这样一来,既能减轻衙门的负担,也能让乡亲们更有参与感。”

 话音刚落,几位里正和老人便开始议论纷纷。

 “这法子倒是不错,但乡亲们不识字,推选的时候会不会乱套啊?”

 “是啊,而且每个街道都设负责人,会不会太麻烦了?”

 “我觉得可行,但得有个章程,不能乱来。”

 周桐耐心地听着大家的意见,等他们说完后,才开口说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推选的时候,可以由里正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再让识字的人帮忙记录,也不用识那么多字,用简单笔画代替即可。

 至于负责人的职责,咱们可以慢慢细化,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传达衙门的通知、组织乡亲们干活之类的。”

 陶明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周桐这法子确实可行。咱们桃城虽然不大,但事务确实繁杂,细分化管理是个好办法。老头子我觉得,可以先在几个街道设一下,看看效果如何。”

 众人听了陶明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周桐见状,笑着说道:“那就这么定了!接下来,咱们再说说梯田开垦的事。我已经安排人去后山勘察过了,那片坡地虽然碎石多,但土质还算不错。

 咱们可以把乡亲们分成几组,每组负责一片区域,工具和粮食由衙门统一调配。”

 一位里正兴奋地说道:“周县令,这梯田要是开垦出来,咱们桃城的粮食问题可就解决了!”

 另一位老人也点头附和:“是啊,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

 众人正说着,万科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满头大汗地喊道:“老爷,不好了!有人刚刚来报官,说城西破庙又来了一伙流民!”

 众人脸色微变,陶明皱眉问道:“多少人?”

 “约莫三百,拖家带口的。”万科抹了把汗,“看样子是从钰门关逃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