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深夜来访

进了城门,周桐翻身下马,有一点他一直都觉得古怪。

 这位黄县令来带来迎接的人似乎是家眷,身旁却不见衙役的身影。

 他的目光在黄安及他身后的众人身上打量了一番,略带疑惑地问道:"黄县令,按惯例迎接上官应当由衙役随行,为何今日只见家眷?还有一事请教,我记得临山县令本该是叫黄亮的?"

 黄安闻言身子一顿,随即躬身赔笑:"大人明鉴。下官想着大人舟车劳顿,若让衙役们前呼后拥,反倒扰了大人清净。再者..."

 他略显窘迫地搓了搓手,"家中子侄久慕大人威名,定要跟着来见见世面,下官一时心软就...........还望大人海涵。"

 周桐目光微动,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继续问道:"那黄亮县令如今............"

 黄安连忙接话:"回大人话,家兄黄亮原是本县县令,可惜上月突发恶疾,已然...病故了。"

 说着露出悲痛之色,"下官蒙上峰垂青,暂代县令一职。今日这般安排,实是下官存了私心,想在大人面前讨个巧,故而未带衙役随行。若有失礼之处,万望大人恕罪。"

 周桐面露了然之色,微微颔首道:"原来如此。黄县令这份心意本官心领了,只是这讨巧和私心之事..."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日后可不得再有了。"

 黄安连忙躬身:"是是是,下官谨记大人教诲,绝不再犯。"

 周桐神色稍霁,目光转向黄安身后那群人,语气温和道:"既然都来了,黄县令不妨为本官引见一番?就当是........家常叙话。"

 黄安忙侧身,抬手依次介绍:“这位是家嫂冯永梅,平日里操持家中大小事务,极为贤惠。这是家兄的一双儿女,犬子黄胜,虽说年轻气盛,但也算是有些见识,小女黄欣蕊,平日里深居闺阁,今日听闻大人到来,也非要跟着来看看。哦,对了,小女名义上是下官的侄女,实则情同亲生,下官对她也是疼爱有加。”

 周桐顺着黄安所指方向看去,只见冯永梅微微欠身行礼,神色有些拘谨,黄胜则拱手作揖,眼神中透着一丝不羁,而黄欣蕊就是拿着鹿角的帕子的少女,她只匆匆一瞥,便低下头去,周身散发着柔弱之感。

 进城的路上,周桐看着街道上神色匆匆的百姓,对黄安说道:“黄县令,此次前来,还望你能将临山县的情况细细说与我听,尤其是与那金人有关之事。” 黄安连连点头:“大人放心,下官自当知无不言。县衙正在修缮,只好委屈大人住客栈。大人放心,已备好悦来客栈几间上房。”

 到了悦来客栈,黄安亲自领着周桐等人来到上房。

 房间布置得颇为雅致,床铺柔软,桌椅摆放整齐。

 黄安又吩咐伙计端来茶水,待众人坐定,他使了个眼色,身后的随从悄悄拿出一个精致的木盒,放在桌上。

 黄安上前一步,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尊栩栩如生的白玉观音像,温润的玉质在烛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周大人,这是下官的一点心意。此玉观音乃是家传之物,保佑平安最是灵验,望大人笑纳。”

 黄安满脸堆笑,眼中却透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周桐看着那玉观音,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起初他本想拒绝,可转念一想,不要白不要,若是直接推辞,恐怕会打草惊蛇。

 于是,他微微犹豫了一下,伸手接过木盒:“既然黄县令如此盛情,那我便却之不恭了。”

 黄安见状,脸上顿时笑开了花,原本紧绷的神经也瞬间放松下来,语气中满是欣喜:“大人能收下,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这玉观音定能保大人诸事顺遂。” 他一边说着,一边暗自庆幸,心想这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夜幕笼罩着临山县城,万籁俱寂,唯有偶尔传来的更夫打更声,打破这夜的宁静。

 周桐所住的客栈房间内,烛火摇曳,他坐在桌前,眉头紧锁,手中拿着白天从城外“金人尸体”上发现的一块碎布,仔细端详着,试图从中找到一丝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