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四句真言(第2页)
徐巧抬起眼帘,对上少年含笑的眸子。
"你父母让你读书,是为了让你能选个好人家;而你现在能站在这里..."他紧了紧相握的手,"是因为你读过的书,让你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周桐伸手拂去落在徐巧发间的柳絮:"老天让我们相遇,不是为了印证什么命数,而是因为......"他忽然促狭一笑,"因为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县令,正缺个才貌双全的贤内助啊!"
徐巧眼眶微红,却也被他逗笑了。她轻轻靠在周桐肩头,低声道:"那...周大人可要好好读书了..."
"遵命!"周桐夸张地拱手,"等回去就请徐夫子单独授课!"
转过巷角,一阵诱人的香气飘来。街边支着个小摊,一位头发花白的妇人正在铁板上翻动着金黄的煎饼。油花"滋滋"作响,葱花混着芝麻的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巧儿,尝尝?"周桐眼睛一亮。
徐巧轻轻点头,嘴角含着浅笑。
妇人抬头看见二人,顿时喜笑颜开:"周大人!徐姑娘!"她麻利地用围裙擦了擦手,"快尝尝老婆子新做的葱油饼,不要钱!"
周桐连忙摆手:"这怎么行?王婶您小本生意..."说着已经摸出几枚铜钱塞过去,"一碗就够了,回去还要吃午饭呢。"
王婶死活不肯收,最后还是徐巧柔声劝道:"您就收下吧,不然桐哥哥又该过意不去了。"
这位王婶原是清泉县的居民,当年跟着杜衡他们一起迁来桃城。起初日子艰难,是周桐鼓励群众发挥自己的特长,像王婶这般靠厨艺的人便开始在街边支摊,这才慢慢有了生计。如今她的小摊生意红火,还供着儿子在学堂读书。
"那...那就收您一个铜板..."王婶拗不过,接过钱时却偷偷往饼里多塞了两片腊肉,又淋了勺特制的酱料。
周桐接过油纸包,打趣道:"王婶这是要让我们吃撑啊,良心商家!"
树荫下摆着两张简陋的木凳,周桐用袖子擦了擦,才让徐巧坐下。葱油饼外酥里嫩,咬一口满嘴生香。
"唔...这下回去陈嬷嬷的菜可吃不下咯。"周桐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
徐巧小口咬着饼,突然"呀"了一声。原来是一滴酱汁沾在了她唇角。周桐自然地伸手,用拇指轻轻抹去:"看着点,可别把衣服弄砸了。"
这个亲昵的动作让徐巧耳根又红了起来。树影婆娑,斑驳的阳光在她月白的衫子上跳跃,像撒了一裙摆的金粉。
远处传来学堂放课的钟声,惊起几只麻雀。周桐忽然想起什么:"对了,过几日我托杜哥去一趟红城买书..."
徐巧会意,轻声道:"你是想..."
"嗯,"周桐点头,"想给学堂的孩子们加些实用的课程。"他掰着手指,"记账、农事、甚至简单的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