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受累了,马周(第3页)

 

这时,马周疑惑的问道:

 

“王爷,商业税是不是收的太高了?”

 

马周由此疑问,李代丝毫也不觉得意外。

 

唐朝的商业税收,不是不想多收些。

 

只是一直没有好的办法,杜绝瞒报漏报。

 

数量上对不上,只能以固定税率抽取。

 

这又造成,更大范围的偷税漏税。

 

商人报多少,算多少,朝廷记多少,收多少。

 

搞得商税一直半死不活,似有又无。

 

可豳州不一样。

 

李代只收过路费,服务费。

 

说穿了,就是有偿拦路,文明抢劫。

 

管你是南来的,还是北往的,一律十抽一。

 

不交就请回头,此路不通。

 

“不必担心,若有商人不服,让他们尽管找本王算账就是。”

 

“敢闹事者,但抓无妨。”

 

“多抓一些,小爷回来,正好有些事忙。”

 

李代挥手向鄂国公尉迟敬德告别。

 

“鄂国公,小王会想你的。”

 

鄂国公也挥手告别。

 

“王爷,回来送末将一辆房车。”

 

……

 

豳州城,是否能成为小长安呢?

 

李代心里也没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算一步。

 

历朝历代,都以为土地才是治国的关键。

 

李代却不这么看。

 

李代认为,人才是关键。

 

比如工业革命初期,不是就发生过,着名的圈地运动吗?

 

把人撵进城市,用以补充工业生产劳动力之不足。

 

李代在豳州谋划的关键点,也落在了此处。

 

而想要百姓,心甘情愿的不去为豪门打工。

 

就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赐予百姓足够的谋生手段方可。

 

资源整合,集中生产量化。

 

这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李代知道,这对马周来说,任务有些重,有些难。

 

可不重不难,又如何体现马周是马周呢?

 

废物抱怨天道。

 

斯人移山填海。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不正是从折磨人开始?

 

是愈战愈勇,还是颓废败逃。

 

不正是人间衡量才犬的标尺吗?

 

李代知道马周是才。

 

而马周,也一定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是栋梁。

 

所以李代安心的离开了豳州,走向下一个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