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再启言无忌YWJ

第97章 送人头(第2页)

除了宰赛部,另外多出来的,一半是自己来的,一半是林丹汗送的。

榷场建立后,明人的茶叶、棉布、铁锅源源不断地通过这里流入草原,换取蒙人的战马、牛羊。甚至小皇帝还同意提供一些新奇的粮食与弓弩皮甲,要求蒙人以草原上的汉奴来换。林丹汗这个大聪明,果然拉来了很多人,但精壮的汉奴实在不多,大多是老弱蒙人,过冬养不活的那种。林丹汗推说一时之间难以辨别,这些人就半价兑换吧,没想明人竟然委屈地同意了,说是不想他这个中人难做。

这些老弱都成了纺织厂与奶粉厂的工人,人还在陆续来,所以开始筹备建立罐头厂、干肉厂。至于这些老弱们的精壮族人,而今都成了林丹汗旗下的新丁了。

因为明金大战,林丹汗专注于内部兼并大业,而他最近主要薅的对象,是夹在他的察哈尔本部与内喀尔喀之间的喀喇沁部。喀喇沁与科尔沁发音相近,一个在内喀尔喀南边,一个在北,但血缘却远比地理距离遥远。

如今的喀喇沁部,是当年兀良哈残部与从鄂尔多斯东迁而来的古喀喇沁部融合出的新部族。前者的祖先,来自西北的乌梁海,后者的祖先来自极北(后世的乌克兰),所以这新的部族,与其他人的长相有那么一丢丢的不同。

通过传教、贸易与各种大汗征召,林丹汗不断挖掘着墙角,搞得与喀喇沁有过联姻的后金看不过去,一直在释放善意,想要见义勇为,无奈总有个内喀尔喀横在中间。尤其林丹汗薅走青壮之后,老弱都送到了镇沙城,反倒给那些无所适从的人们多了一个新选择,尤其是看到那些被抛弃的老弱鲜衣怒马的回部落探亲之后。

除了喀喇沁,镇沙城还有些零散的小部族陆续来投。整体而言,这里的人口汉三蒙七,让蒙人很是安心。这里的汉人不能太多,因为土壤属于沙质,放牧很合适,种地就有可能造成沙漠化,这也是小皇帝特地命名“镇沙”来警示众人的本意。

镇沙城的出现,林丹汗没什么意见,但后金和科尔沁却很不安。所以熊延弼来到这里的真实原因是,干仗。

草原很少在冬日干仗,因为冬天本就缺衣少食,战马出征还会掉膘,事后养不好就废了。但越是冬日,投奔镇沙城的人越来越多,后金与科尔沁都坐不住了,探子来报,这波骑兵大约有万人,来者不善。

但这注定不是一场大战,所以熊延弼主要是来观察己方部队成色的。他带来辽东铁骑五千精锐,没到最后关头,不会出手。

-----------------

一颗人头被放在桌上,尖瘦脸、山羊胡、满面褶皱,加上厚钝的头巾折角,像一只独角山羊的羊头。
 

“那叛贼欺我主年幼,以其贵州宣尉司同知身份独揽大权,包藏祸心,罪大恶极,我主亦深受其害。若非皇帝陛下圣明、督抚运筹帷幄,调来神兵天将其镇压,剿灭叛军主力,我主亦难得到解救.......早晚必死于叛贼之手”

一个文士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声情并茂。这是水西正牌的宣尉使安位派来的特使:“诺”首陈其愚,“诺”是仅次于头人家族的贵族阶层,是世袭的文武大臣,诺首相当于首辅,这位首辅,是个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