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战役力量焊接

第一百四十一章 理政(第2页)

 

自然万物也要服从顺昌逆亡的道理。

 

步入大殿后,大进在殿内屏风后的隔间中旁听,陆大古顺着通道,缓缓走进朝会的场所,腰间的玉佩和钢剑随着稳健有力的步伐发出细碎的交击声,他扶住汉剑剑柄,冕旒的阴影让周围人看不清他的神情,只有线条清晰的下颚,微微呡起的嘴唇,漆黑的眼瞳中隐隐倒映着点光,显示出他在思考什么。

 

“王上。”

 

礼官谒者连忙施礼。

 

陆大古坐上他的王位,姿态松弛靠住椅背,手掌垂下扶手。

 

和往常一样,视礼如无物:

 

寡人先平了晋,后灭齐,将那齐王一箭射死在荒野中,再灭了燕,又挥师北伐亲征赵国,顺手灭了魏,亲手把那赵王斩杀在殿中,到头来却要和这些冢中枯骨一样,受制于那些昔时旧王订立的繁文缛节?

 

荒谬。

 

“趋。”

 

他静静地注视着自己的臣下们,待文武入殿,站到指定的位置,礼官谒者曰:

 

“拜!”

 

““臣等,参见王上。””

 

他微微颔首:

 

“众爱卿平身。”

 

““谢王上。””

 

这时,礼官谒者再唱:

 

“有本启奏,无事退朝!”

 

“王上,臣有本奏。”

 

农部大员上前一步,行礼,呈上奏疏:

 

“赵、魏两地清丈田亩之事未行,农官稍有缺口,请,王上明察。”

 

和灭燕时一样,平定赵魏为汉国增加了几百万人的治理压力,汉国人口从1200余万骤然膨胀到1800万,让

 

这次,有了经验,奏章上已经写好了农部和工部的合作事宜,呈上奏疏更多的是在显示农部的功劳,留下工作痕迹,并把点人的工作让给作为上级的大古,让他显示自己的英明神武,也好让这份方案顺利通过。

 

汉国的官吏经验越来越丰富了。

 

陆大古翻阅奏章,合上:

 

“陈爱卿,此次官员人选,依然由你主责。”

 

“另拨沈季常、陶渊、严肃....”

 

一个个近几届科举中举的名字和几名因擅长种地被选拔的人才姓名从他口中吐出,接着他放下奏章,算是通过:

 

“你等应照此办理。”

 

“诺。”

 

再然后,刑部的工作,因为要同时对两个大区展开恢复秩序和清洗,他们请求增加配合工作的军队数量,陆大古准了,照例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干,从速清理障碍,不必因残余贵族、商人、地方豪强与民众混杂而害怕费时费力,国库和粮仓完全能支持几个部门的联合行动。

 

言及此处,他似是有意无意地过问了刑部和吏部几起涉及到官吏的案件,轻描淡写地从两个开始冒冷汗的人身上抽离视线,继续讲赵魏地区工作。

 

作为一大工作重点,他要求做好宣讲。

 

陆大古了解过,不像经历几年、十几年,适应了生活在健全法治体系内、接受了知识体系传播的汉国民众,这些新汉民生活的地方,还相对落后、原始,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上厕所只能在公厕、自家茅房,街头解决要挨鞭子,不知道为什么赌坊女闾全关了,不知道为什么亩制和种田的方法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