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变战役力量焊接

第二百一十六章 攻破

“嗖!”“笃.”

 

尖锐的破风声伴随着沉闷的冲击声划过街道。

 

一个慌张奔逃的灰衣金廷小卒应声倒地。

 

一小队具装齐备的轻甲黑军侦察兵出现在昏暗的巷道里,他们头戴压着八角帽的钢盔,胸前有镶嵌金属护心镜的皮甲,此外肩甲、护肘、护膝完整,腰悬钢剑,手持连弩或沂工造四式步枪,队形有序,装备和举止看上去都专业得不像是一支理论上九成九都由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农民子弟组成的部队。

 

至少和同时代绝大部分人观念里的“泥腿子抱团”全然不同。

 

其精锐程度倒与传说中的皇宫禁军有几分相似。

 

只是轻甲覆盖下有些老旧发白的麻布军服,和脚下磨损严重的草鞋,仍能让人们很容易瞧出他们的身份———一支以农民为主,为穷苦人而战的力量。

 

占领区内的民众亲切地称他们为“草鞋军”、“农民军”。

 

也有的叫他们“门板军”,后一个称号是因为黑军起步阶段军械相对匮乏,很多地主大院的门造的特别结实牢靠,就被战士们拆下来安在推车上,这样,向敌军营垒冲击的时候,好几辆“门板推车”并排前进,就能相当程度地减轻来自敌方远程武器的压力。

 

“咔。”

 

小队长顺手抽走那枚一发毙命,射中敌人眼窝的箭矢,装回连弩弹匣,小队继续摸索前进。

 

他们摸索的地点,是邹城城内街道。

 

这支队伍的组成和目前黑军的基本构成一样,大半为勋章工人,剩下的则是地方上的流民,和少数自愿入伍的农民子弟。

 

领队的两名什长自然也是勋章工人,他们带着各自的小组纵队紧贴街两侧的建筑,互相掩护支援,队列中的每个士兵,各自负责一个区域的警戒,相邻士兵的区域相互交叠,形成360度环形警戒,这时,顶在最前面的两名什长担任着【尖兵】,负责对正前方的警戒,并对途中遇到的窗户和门进行【切角观察】,也就是举枪或弩,缓慢地在行进中改变角度,逐步确保窗户内、走廊等空间的安全,一旦敌人出现在视线中,就可以用即时精准的火力将其消灭。

 

就像他们刚才做的那样。

 

这里必须注意,前进时,两个纵队的尖兵应当在任何时候都并排行动,不可以一前一后,否则队伍的侧翼就会有危险。

 

接着,位于尖兵后方的第二位,负责警戒前方到四十五度斜角范围内,并负责向后传达什长的指令。

 

当尖兵切角观察路边的门窗时,第二位负责掩护街道正前方,第三、四位负责侧翼的警戒,一个负责上层的窗户,一个负责一层的门窗。

 

然后,如前所述,尖兵切角观察门窗的时候,第二位要负责掩护正前方。

 

所以第三位这个时候就要负责四十五度斜向警戒,后面以此类推。

 

如果最后一个是第四位,他就要负责后方警戒,第四位后方如果还有人,则他的警戒角度可以与后方士兵的射界相交叠。

 

当经过岔路口或十字路口时,为保证安全,两路并行的纵队还要分成前、中、后三个火力组。

 

打头的前锋火力组应当立即告知身后的战士抵达路口,减缓突进,同时在街角建立向前方和远端建筑的警戒,后方火力组交替行进,保证任何时候,即使队伍在侧翼、后方出现了小范围警戒盲区,也要把暴露弱点的时间缩减到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