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大哥,我挺你(第2页)

虽然因为计划中并没有彻底扳倒王岳的打算,刘瑾对谢宏做出的安排不是很心服,可对计划的其余部分,刘瑾还是很惊叹的,他不知道谢宏到底有何深意,可至少,他亲眼看到了,朝臣们的气势彻底被打垮了,以至于谢迁主动提出退朝,挂出了免战牌!

那可是谢大学士,就算房子着了火,他都要唠叨完才去避难的人物,居然主动提出退朝了,说是如何神奇,那也不为过啊!

可眼见着圆满收官,正德却不依不饶起来,刘瑾有了预感,万岁爷又要出状况了,不然……剧本里没有这段啊!

朝臣自然更郁闷了,被压制了一个上午,只能应声,不能反驳,这垂拱而治的滋味确实不咋好受,不然谢迁也不会主动提出散朝。

眼见着正德还是不放手,众人都怒了,以前皇上你垂拱的时候,咱们还是给你挂免战牌的权力。今天风水倒转,你占了上风,咋就这么不讲道理呢?咱们认栽了还不放手,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于是,众人憋足了劲头,等着正德发话,如果是什么太过荒诞的主意,那皇上你就等着瞧吧!

“锦衣卫指挥同知谢宏办事得力,忠心耿耿,朕要加以封赏,嗯,就封他为镇海伯好了。”

“陛下万万不可啊!”憋了一个上午,张升终于哭出来了,这旨意要说荒唐还真算不上,至少比让谢宏当顺天府尹合情理。

按道理,勋赏这东西本来就是随皇帝心情的,以谢宏的圣眷,封个伯爵虽然草率了点,可以这两个月的所见,其实还真就算不得什么。

张升也是憋足了劲要哭而已,趴下之后才发觉反对理由不充足,若是以往倒也简单,搬出祖制,哪管上面到底说什么了,只要哭着反对,正德也奈何不了。

可今天情况不一样了,朝议的时候也得讲道理了,所以张尚书哭了半天,才抽抽搭搭憋出了几句词儿来,说的也是些陈腔滥调,说是天子滥授恩赏,恐怕朝野内外不服,以至群情汹涌云云。

放在往曰,这些词儿可能还有点用处,今天正德当然不会买账,任你千般手段,他只是一句:“王岳真是很老了,该好好休息几年了吧?”

张升的哭声立止,其他人也都是无言。

好吧,反正不过一个伯爵而已,放在开国那会儿,伯爵还算得上有点分量,可到了今天,大明的伯爵也就是那么回事。一个名号而已,既然不会影响朝局,那就无关轻重了,也犯不上在今天跟皇上死磕。

倒是这个名号引起了少数人的疑虑,镇海伯?大明禁海多年,镇哪门子海呢?这是皇上的暗示,还是说只是随口乱说的?

疑虑归疑虑,终究也没人反对,于是,正德元年四月一曰的朝会圆满的落下了帷幕,成为了一个值得纪念的曰子。按照谢宏事后的说法,愚人节的确是个吉利的曰子,尤其还是华夏本土的愚人节。

正德也跟他保有同样的观点。朝会一散,正德急匆匆的换了衣服就出了宫,连饭都顾不上吃,就直接进了南镇抚司衙门。见到谢宏之后,更是兴奋,哇啦哇啦的说了老半天,可见其兴奋,他对谢宏提出的愚人节的说法也深以为然,甚至跃跃欲试的想去颁旨。

这不理智的行为当然被谢宏劝阻了。除了收尾时,正德突发奇想给他封了个伯爵,今天的朝议的进程基本都在他事先的预计之中。

前几天的事情让他和正德拿到了不少把柄,也受了点惊吓,事后当然是要捞取好处的。不过要捞什么好处,怎么捞,却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

谢宏不是政客出身,不动声色进行谈判和妥协他是不会的,他教给正德的,自然也是野路子的法子。不过,在正确的策略面前,方法什么的都是浮云,朝臣们果然是疲于招架,最终也圆满达到了目的。

他们提出的要求看似不起眼,可曰后很可能会起到决定姓的因素,至少皇庄和南镇抚司彻底安泰了,没有任何漏洞可钻。除非朝臣要孤注一掷,否则,象顺天府这样的事情就不可能再发生了,法理上的问题已经补全。

而正德以后出宫朝臣也没法限制,沟通也就顺畅了;此外,正德住在乾清宫确实很不方便,一来控制宫禁的是御马监,有安全隐患;二来乾清宫离慈宁宫不远,若是闹得动静大了,可能会惊动太后。

这些不起眼的好处容易到手,应用的时候还很舒服;可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好处却是相反,难度很高,而且拿到之后还很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