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甲子园奏对(第2页)

以藩王宗室为名,调动边军围攻京城,就算非常顺利,那也是如同靖难之役的大乱。若是不顺利或者生出意外,那就是八王之乱的翻版,风险远比在京城以京营围攻近卫军大多了。

而这次动乱,其实也就始于棒球联赛和开办书院这两项举措,因此正德才有此一问,他实在是有些不能理解,他自己吃东西要被斥责,骑马要被数落,出宫更是大逆不道。

可数落他的人却能置天下安危于不顾,这事情怎么就这么怪异呢?他实在是很有些想不通。

“有什么不敢的?”谢宏冷笑道:“这会儿还不能完全确认,可大体上应该差不多,据刘公公那边的线报,昨天那场变乱的参与者,如今都还有些底气,想来就是这个了,等蓟镇的消息到了,就可以最后确认了。”

对官僚这种生物的自私和无耻,谢宏是很有了解的。

他们自私,在号召别人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同时,却只顾着自家那点事儿;他们无耻,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就算是卖国,他们也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他们彼此间斗争的时候,往往都是高举着正义的大旗,但实际上,他们的目的都没法摆在阳光下。

因此,才有了所谓惯例又或潜规则的这个说法。

他们要是真的以国家利益为先,就不会有土木堡那场惨案,数十万精锐没有死于战场,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阴谋诡计之下,其后更是让鞑虏在边关肆虐多年而不能制,大明对草原的攻势完全消失,只能被动防守。

明朝的灭亡有很多因素,不过却以士大夫们不分场合时宜的内斗为最。

若不是他们搞出来的莫名其妙的党争,一代战神戚继光也不会郁郁而终,他不过是在权相张居正当权的时候,表示了相应的恭顺罢了。

若是戚家军还在,区区的满洲鞑虏又能成什么气候?壬辰之役中对付区区倭寇,又怎么会将战事绵延那么久?

就算在天启年间,其实明朝也有起死回生的迹象的,如果不是东林党的闹腾,熊廷弼怕是早就把野猪皮彻底变成猪皮了。

而最终葬送明朝最后一丝元气的依然是士大夫们的内斗。燕京陷落,明廷迁到了南京,他们依然在互相斗,你捧起一个藩王,我就立起一个皇帝,不顾鞑虏的大军虎视眈眈,就打成了一锅粥,最后的结局当然是被鞑虏一锅端。

当然,士大夫们不在乎这个,无论留不留猪尾巴,他们都能活着光大门楣,继续做官,至于天下,圣人可是说过:治国不当已一家一姓的得失为念。

尽管现在的情报还不是很多,但谢宏可以肯定,只要他这边敢于动手屠杀士人,大明四方就必定会烽烟四起。要知道,前世的宁王造反的时候,除了一个不识时务的王阳明,包括大学士杨廷和在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那咱们还是奈何不了他们?又得忍?”正德气鼓鼓的用球棒敲着脚下的踏板,发出一阵阵嘭然大响,显然很是有些闹脾气。

“没关系,”谢宏嘴角一挑,神秘兮兮的笑了起来:“二弟,你听我说,咱们可以这样对付他们。”正德被他勾起了好奇心,往前一凑,两颗脑袋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了好一会儿。

“哈,这个办法不错,对!就这么对付他们好了,大哥你真是太有办法了。”听完之后,正德又是眉开眼笑了起来,显然谢宏出的办法很合他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