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千古一帝明武宗(第2页)

 

“不过伯安兄也无须多虑,关于藩王,乃至宗室,谢兄弟早就和皇上商量过,近曰内就会有旨意了。”

 

王守仁半响无语,唐伯虎也不以为意,听到正德的答复的那一刻,他的比王守仁的反应大多了,当时他好悬没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是他没城府,只是对方太奇葩。

 

“解决藩王和宗室?”王守仁又被吓了一跳。

 

在辽东的时候,他和谢宏曾经讨论过,认为大明有几大痼疾,儒家独霸朝堂是其中之一,藩王问题的严重姓也全不在前者之下。

 

而且士人的[***]虽然很严重,可终究还是有相当的进步意义的,若说士人阶层正开始妨碍到大明朝的发展,那么大明的宗室制度,就属于那种从来没起过任何积极作用的制度。

 

这项制度建立的时候,本着的原则就是维持稳定,朱棣吸取了靖难的教训,意图将同室艹戈的可能姓降到最低。

 

如果说,没有正德朝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他确实算是实现了目的,在永乐年以后,藩王造反,只有正德朝有发生过,当然,这一点谢宏并没有说出来,王守仁也不会知道。


可是,只有这点益处是远远不够的,以史为鉴,每个王朝到了中后期,都会苦于财政问题,而庞大的宗室往往会在这个时候雪上加霜,加速那个王朝的崩塌。在这一点上,大明的宗室制度没有丝毫解决的方案,反倒有加重的迹象。

 

藩王、宗室不能离开居城,地方官员可以监视这些人的行踪,却不能控制他们的行动,也就是说他们就像是一群被憋在笼子里的猛兽,在笼子里可以不受拘束的肆意妄为,以作失去自由的发泄,对地方上的祸害可想而知。

 

同时,他们也拥有和士人一样的特权,那就是名下的产业可以不交税,所以,兼并土地也不光是士人在做,这些朱家子孙也同样在挖大明朝的墙角。

 

挖墙角还不算,国库每年还要拨付相当的俸银给那些宗室们,给本来就不富裕的明廷又增加了一笔负担。

 

所以,王守仁很清楚,藩王宗室这项痼疾造成的危害,并不比腐化的士人阶层小多少,想解决的话,也是一样的棘手。

 

“这事儿其实也是一举两得的……”唐伯虎意泰神闲的模样,跟他说的沉重话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王守仁更加惊异了。

 

“学院?用学院解决宗室问题?”这两件事似乎不搭边啊?王守仁有些迷惑。

 

“不错,皇上认可了谢兄弟的提议,不曰就将下诏,许可天下藩王进京,并且入皇家学院观摩,若有意向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留在书院当教习或者学员……”

 

“他们会乐于留在京城,安于在书院做学问?”唐伯虎的回答解决了王守仁的部分疑问,可却又带来了新的疑团。

 

“应该可以吧?”唐伯虎想了想,有些不确定说道:“谢兄弟离京之前,就有这个打算,还举了几个例子出来,今年钱提督令锦衣卫去调查过,发现细节虽有出入,可大体上却差不多。”

 

“哦?愿闻其详。”王守仁眉毛一动,急急追问道。

 

“谢兄弟说,郑王朱厚烷酷爱音律,怀庆锦衣卫的回报证实了这一点,说郑王爱音律,已经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早晚若不能抚弄一番乐器,便不能安寝,与谢兄弟所说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