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皇叔诸葛清风

第五百零八章 行改革立十二部(第2页)

刑部立功,兵部也不甘落后。身为执法部门,尚书李儒让沮鹄亲赴各地建立警察局,主要负责州郡一级,就类似于现在的省公安厅与市公安局。专人专用,辛毗这个狠人,在刘璋的示意下,对一些地痞流氓进行打击,还大肆清扫一些黑恶势力。被抓捕的人员都被送去与奴隶一起,为大汉的建设出力。

也有官员看见这些地痞流氓身材魁梧,便建议刘璋让这些人去充军。可刘璋却说,军人是保护国家的人,这些破坏国家法纪的人,没有资格参军!虽然有些文士很不喜欢刘璋这么说,但他们知道刘璋对待军人的态度,也不敢多言。不过,刘璋知道这些人的姓格,找了一些由头,将他们贬出了朝堂。一个国家连军人都不受尊重,这个国家注定被外人欺负,就好像可怜的宋朝!

制度改革了,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稳定下来。这种时候,最需要的是国内的稳定。为了让制度改革不出疏漏,刘璋命众军严守关隘,并让情报部在曹艹、孙权治下大力侦查,只要有风吹草动,都必须传入长安。

三个月后,十二部逐渐稳定,并没有在刘璋治下引起什么波澜,而百姓也渐渐适应了新政。由于刘璋对法院的宣传,百姓从抱着怀疑与尝试的态度去告状,慢慢形成了有问题找法院的思想!正因为百姓的信赖,就连鸡毛蒜皮的事也找法院,让法院中的工作人员经验大涨。当然,最繁忙的还是警察局,百姓连丢鸡少狗的事也去报案。不过,刘璋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他将退役下来的老兵,安排在各地的警察局,倒也不愁人手不够!

朝廷进入了稳定,造纸作坊与印刷机也准备好了,刘璋便想开始最后一项重大改革,那就是全国教育和科举制度。为了让这项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刘璋下令让造纸作坊与印刷作坊开始大规模印书!

“秦公,印书不是问题,可我们到底印什么书?”本来刘璋想让蔡邕做教育部的主管,可蔡邕说自己年纪太大,便推荐了黄承彦,他却作为副主管帮助黄承彦。刘璋下令印书,二人实在不知道该印什么书,就来找刘璋了!

“先印《论语》吧!”刘璋让人捧上一本书笑道:“这本论语是我给你们准备的,你们看看!”

“这…”黄承彦与蔡邕看完,不由皱眉问道:“秦公,这里面的符号是什么?”

刘璋道:“我叫它们标点符号,专门用于识文断句!古人的书,一句话有多种解释,就因为断句不同。我要提高百姓的道德素质,而不是要愚弄百姓。故而那些不正确的断句,都不需要!”

“贤婿,你怎么知道你的断句就是对的?”对刘璋篡改先贤经典,蔡邕似乎有些不满!

刘璋笑道:“我不需要知道先贤的意思,我只要大汉蓬勃发展!岳父,孔子是几百年前的人物,而几百年后,我们也是先贤。你认为我们今天说的话,到几百年后,还是正确的么?我们不应该追捧先贤,而应该从先贤身上汲取有用的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对待学问、学术的正确态度!生搬硬套,只能是书蠹,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

黄承彦笑道:“秦公所言甚是!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若先贤都是对的,大周也不会灭亡!”

“黄老明鉴!”刘璋笑道:“却也不能光传授儒家的知识,否则光有道德,也无法造福百姓!我这有一篇文章,就做启蒙读物,你们拿去看看,是否适合!”

“秦公也能写文章?在下倒要见识!”黄承彦愣了一下,别说是他,就连蔡邕也有些诧异。蔡邕认识刘璋快三十年了,就没听说刘璋写过文章!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别看蔡邕六十多了,可他的身手十分敏捷,黄承彦还没接过刘璋手中的纸张,他已经一把将文章夺过来,并开始大声朗读!

“妙,大妙!”蔡邕读完满脸激动的说:“这篇文章作为启蒙读物,实在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