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17章 生意兴隆惹人妒(第2页)

有了几个前车之鉴,南来北往的盐客们便停止了混杂砂石的行为,老老实实的卖盐换钱,反正盐价厚道的很,不枉众人白走一遭。

于是乎,从早到晚,每日都有盐客往赵家庄卖盐,,而李贤也不间断地把盐货送到即墨城去,源源不断的盐货供应让糜老九喜上眉梢,这可都是他的功劳呀,日后论功行赏,怎么也少不了这辉煌的一笔。

至于李贤,他再度购买了八头骡马,凑成一个运盐队,专门运送盐货,与此同时,为了防止歹人截货,李贤特意为八十人的护粮队配上了竹枪,每日里好酒好肉的吃食,加上月薪一贯的俸禄让护粮队的成员心甘情愿地为李贤卖命。

这时候,就算扯旗子造反,相信不少人都愿意闯一闯。

要知道,汉时一国丞相也不过轶比两千石,也就是二十二贯铜钱的样子,至于县令、县尉之类的小官儿,年俸不过四五贯,当然,那些灰色收入是不在其中的。

眼下,跟着三郎干,一年十二贯!用不了多久大家都会过上好日子。

消息传出,李贤的护盐队一下子成了香饽饽,无数人削尖了脑袋都想进来。

按照惯例,李贤依旧优先考虑赵家庄的乡民,其他的人,除非特别优秀,不然的话一律不予采纳。

对于刚刚起步的护盐队来说,忠实、可靠最为重要,至于个人的武力反而是次要的。

就这么挑挑拣拣,护盐队的规模还是突破了一百人。每日天还没亮,李贤就亲自带队训练。

训练的内容很枯燥,就是背着几十斤重的物事跑来跑去,然后再练习一个时辰的长枪刺杀。

刺杀的动作很简单,没有繁杂的招数,只有最简单的一招:往前刺出,李贤强调的是刺杀的整齐划一性。

无数的经验告诉李贤,长枪兵是古代最经济实惠,最容易形成战斗力的兵种,只要没有遇到大批量的弓箭手,几百人的长枪兵足以横扫数倍于己的流寇。

弓手是珍稀兵种,没有长年累月的训练,等闲人根本把握不住准头,目前,李贤麾下连一名射手都没有。

其实说实话,就是这一百名护盐乡兵,李贤都快养不起了。

都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便是这冷兵器时代,人吃马嚼的都是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