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设立流民营(第2页)
徐庶颇为赞同,他虽然不明白游击战的战术,可却也知道李贤说的很在理。
八百兵马说少不少,可说多也绝对多不到哪里去,要是与城外的万余名贼寇鏖战起来,很难有全身而退的机会。
由此可见,李贤还是颇知兵事的。
二人又闲谈了一番,便在军中用了些吃食。
李贤没有开小灶,他吃的东西与普通军汉吃的东西一样,都是肉汤、大饼。
孰不知这番与兵卒“食同味”的行为又使得徐庶对李贤的评价高出一筹,“颇有名将之风!”
打仗打的是什么?军心士气缺一不可,而充足的后勤保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徐庶虽然从未在军中吃过东西,可却也听说过,寻常的兵勇每日能够有几碗米粟果腹就已经很了不得了。
李贤麾下的兵马竟然吃饼、喝肉汤,再看他们身上穿着的皮甲,这简直比大族里的私军还要装备齐全,这样的队伍,只要主将不算昏庸,想败都难!
饱食过后,大军再度开拨,这一次,李贤使人多造声势,打出了七八面旗帜,颇有数千兵马的样子。
越往北走,人烟越是稀少,除了极少数躲避入山的乡民之外,多数百姓要么是被裹挟入寇,要么就是被斩杀了。
遍地都是寻常百姓的尸首,徐庶脸色沉重,许久没有说话。游缴所的兵勇虽然不知道徐庶是什么来历,可看到自家游缴对他颇为敬重,也就不敢造次,这样一来,徐庶在军中的地位很是超然。
游走在外的哨探每隔半个时辰就会回禀一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李贤可不想一不小心撞上了贼寇的大股兵马,他想在外围多厮杀几场,这样既可以练兵,又可以分散围城贼寇的注意力。
渐渐的,哨探们抓来了不少散落在外的乡民。
经过一番问询,有的人确实是附近逃难的百姓,他们家业被毁,妻离子散,愿意从军报仇杀敌。
李贤沉吟一番,决定单独设立一个流民营,收敛的这些乡民全部归入其中,由胡七统领。
原本胡七还有些不乐意,可随着流民数量的增加,他渐渐有些醒悟了,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只要把麾下流民转化为战力,日后这流民营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