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战术上藐视敌人(第2页)
这种无条件的信赖让徐和很是感动。
东莱军战胜夏侯渊不是没有一点代价的,经过统计,各营人马折损也在一千人上下,按理说,他们急切需要填补空缺,哪曾想,李贤竟然宁缺毋滥,宁可空缺,也不愿找人滥竽充数。
徐和原本已经做好了被架空的准备,哪曾想李贤竟然如此信任。
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徐和虽然对李贤没有生出效死之心,不过,眼下却也是好感倍升。
大军南下之前,东莱军卒的伤员、亡者的骨灰、财物都已经留了下来,有人专门负责发放。
与自家兵马汇合之后,李贤找到徐庶、徐盛,谈论对策。
徐盛自幼在莒县生存,对徐州的了解可谓比较透彻,当下,便由他分析起来:“陶应此人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若不是他与徐州大将曹豹有着姻亲的关系,这一次,领兵在外的差事,说什么也不会落到他头上”。
李贤对陶谦的两个儿子印象不深,他只记得史书上记载,陶谦三让徐州城,最后刘备盛情难却,方才自领徐州牧。
事情究竟如何,早已经不可考。
史书中的路人甲,应该不至于闹腾出多大的动静吧?
带着这分臆测,李贤又问道:“听说陶谦麾下的丹阳兵天下闻名,不知道此番陶应出征是否带上了他们”。
“好叫使君知晓,陶谦的丹阳兵不过数千人,个个以一当十,是难得的猛士,陶谦视他们如身家性命,哪里舍得将兵权交给别人?”
李贤松了口气,对于威名赫赫的兵马,他总是有一些忌惮。
历史上,丹阳兵助阵孙策南征北战,为了孙吴政权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眼下,孙吴政权还没有建立,孙策也还没有死,所以,李贤只要提防陶谦麾下的丹阳兵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浪费精力。
浩浩荡荡的一万余兵马在北海国内大摇大摆地急行军,沿途间的乡民百姓原本畏之如虎,可当东莱军挥舞着“李”字大旗,告知己方将军的名号之后,百姓们都是交口称赞。
如果没有李贤,没有李贤的东莱军,北海国早已经被黄巾祸害的支离破碎,又哪能像现在这般惬意?
前些日子,陶应率领兵马讨要粮秣的消息乡民们都已经听说了。
乡民们愤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没有绝对的实力,说什么都是枉然。
眼下,东莱军要南下教训徐州军,每一个人都显得兴高采烈。
每当军中堪堪要缺粮的时候,总会有豪族送来米粟、肉食。
刚开始,军卒们很是诧异,他们在齐国过惯了冷眼以对的日子,回到北海国,难得享受了一次“军民鱼水情”的滋味。
徐庶这时候沉吟道:“使君还需要提防臧霸”。
“臧霸?”李贤觉得这名字格外熟悉,只是一时片刻想不起来。
“没错,臧霸为陶谦麾下骑都尉,负责募兵讨伐黄巾军,他麾下兵马强悍无比”
李贤不解,道:“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