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384章 张飞的选择(第2页)

“张飞张翼德怎么变得这么消沉了?我且问你,若我不做阻拦,准你离开,你是去,还是留?”

张飞目光游离,片刻之后方才叹了口气,道:“去哪里?去江东、去九江吗?还是算了,我张翼德一言九鼎,既然在下邳说要留做人质,那便一定会留下,直到大兄找出真凶为止”。

李贤摇了摇头,“你真以为刘备会找出真凶吗?”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既然有人杀了孔融,那便定会有蛛丝马迹”

“时间都过去了这么久,只怕所谓的真相早已经烟消云散了,刘备是个聪明人,我估计他早已经放弃了找寻真相的想法”

放弃找寻真相,就意味着放弃张飞。

明知道李贤所言非虚,可张飞心里还是一阵难过。

难道刘玄德真的放弃了吗?否则的话,为何不见他提供只言片语的线索,反而一个劲的蹿啜张飞离开,而且还对徐州发动了攻势。

与刘备朝夕相处,张飞自然明白,在刘备心中,一处能够安身立命的所在意味着太多太多。

然而,想归想,当这种事情真正发生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张飞只会感觉到悲伤。

像张飞这种人物,李贤从未动过收入麾下的心思。

在下邳的时候,之所以将张飞留作人质,打的也是削弱刘备的主意。
 

如今,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徐州局势稳定,李贤的实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刘备呢,依旧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地盘。

这时候放归张飞,非但可以收获他的友谊,而且还可以向天下人彰显李贤的气度胸襟。

一个招贤令不足以让文人大才竞相来投,可若有更多有利于李贤的赞誉之词流传呢?

良臣择木而息,真正有才能的人,他们评判一个人是否值得投靠,肯定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考量。

地位决定胸襟,如今的李贤早已不是那个贩私盐的盐丁了,他想在这东汉末年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卑微的身份决定了李贤不能像袁绍那般有着“祖荫庇佑”,他想有所作为,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扩大“名士效应”。

李贤在斟酌说辞,而张飞却心情复杂。

这段时间的接触,张飞知道李贤一言九鼎,从不妄言,他既然应允了,那就一定不会食言而肥。

可是,不知为何,听到李贤没有一丝一毫的挽留,张飞竟然觉得有些遗憾。

比武艺,张飞自诩强过太多人,比勇武,张飞又怕过谁?

只可惜,张飞不能像太史慈那般能够总揽青州军事,也不能像胡庸、周仓那样冲锋陷阱,与敌厮杀。

真正的猛将,最大的悲哀就是不能上阵厮杀。

张飞的丈八蛇矛已经许久未曾饱饮鲜血了,张飞甚至觉得自己的骨头都快要锈掉了。

武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这样下去,张飞害怕有一天他会拿不起矛,杀不死人。

对于自诩天下无双的张飞来说,那样的日子实在是太过可怕了,只是想一想都觉得悲惨无比。

考虑一番之后,张飞一字一句地说道:“我想去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