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393章 区区袁术不值一提(第2页)

蔡瑁深深懂得扬长避短的道理,他相信,李贤手中并没有强劲的战船,否则的话,青州军一定会堵塞河道,堵截襄阳水师的逃生之路。

大船泊在江面上,蔡瑁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李贤没有水军,那么,在江东地界上,蔡瑁的荆州水军便没有任何天敌。

只要抓住机会,蔡瑁相信自己可以给李贤带去沉重的打击。

不过,荆州与李贤之间并无深仇大恨,若是突启战事,回转荆州之后会不会为刘表所不喜?

这时候,甘宁投奔李贤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来,蔡瑁之所以对青州军戒备提防,也是因为李贤与江东孙氏间的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如果背后没有李贤撑腰,江东孙策一定不会这么早发动突袭。

庐江等地纷纷改旗易帜,可孙策却缺乏相应的兵力坐镇,甚至连蔡瑁大兵压境之际,江东都缺乏足够的人手。

由此可见,孙策反戈一击是形势所迫,而在蔡瑁看来,能够影响孙策决断的人,普天之下只有李贤一人!

需要向李贤开战吗?

蔡瑁在是战是和间犹疑不定,不过,刘备、孙策可不会给他太多反应的时间。

两方兵马一敌一友都在往江边疾冲而来。

李贤突袭袁术大营的消息早已经传遍了,其中,孙策是最为高兴的。
 

“哈哈,李贤终于来了,袁术肯定支撑不了多久,诸位,随我一同前去,助李贤一臂之力”

李贤援军尚未抵达之际,孙策在袁术、刘备、蔡瑁三路人马的威逼下一退再退,若不是听从周瑜所言,果断抛弃城池,集中兵力,只怕孙策早已经惶惶若丧家之犬了。

黄盖也显得很是高兴:“主公,李贤也算来得及时,不枉我们与其相交一场”。

孙策笑道:“这都是公瑾的功劳,若不是公瑾,李贤又怎么会这么快领军抵达?”

周瑜摇了摇头,道:“如果不是李贤,我们也不会仓促起兵,他能及时抵达,为的也不只是我们,说到底,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眼下,我们在江东虽然占了不少地盘,可由于兵马不多的缘故,总是有些顾此失彼”。

孙策倒是想的开,“公瑾所言不无道理,只是,我与袁术、刘表之间早已经没了回旋的余地,早战一日与晚战一日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没有准备好,袁术、蔡瑁同样没有准备好,如果能够通过此役巩固与李贤的关系,这买卖倒也划算的很”。

韩当大笑:“不错,主公所言极是,李贤来也罢,不来也罢,咱们江东军都要上阵厮杀,至于袁术、蔡瑁之辈,土鸡瓦狗尔,咱们江东军何曾怕过他们?”

一番话说的荡气十足,军帐内一片哄笑声。

“韩当说的没错,这时候不是探本溯源的时候,咱们点齐兵马,早些赶赴沙场才是要紧事,否则的话,若是慢了手脚,全让李贤占了头筹,那咱们可就成了笑话”

“主公所言极是!”

有比较就难免会有竞争,这种关系即便在盟友间也是确实存在的。

孙策一心要在李贤面前展现实力,却压根没想到,数十里开外的青州军已经大获全胜,战场上再无厮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