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513章 谁是凶手(第3页)

当天夜里,李贤住在陶府并未离开。

翌日一早,陶商便只身归返。

得知陶谦死讯,陶商悲痛欲绝。

李贤有心劝阻,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许久之后,嚎啕大哭的陶商向李贤行了一礼,道:“有劳使君费心了”。

李贤叹了口气,道:“我能有今日,离不开陶使君的大力援助,他死于非命,我也很是难过”。

陶商从怀中摸出一卷布帛,道:“使君,实不相瞒,家父其实早已经猜到了今日之果,这是他写给你的信,他曾说,如果他出了意外,便让我将这布帛交给你”。

陶谦竟然早有预料!

既然如此,陶谦为何不曾外出避祸?

颤颤巍巍地接过布绢,李贤看罢,长叹一口气,道:“陶使君用心良苦,我欠他良多呀”。

陶商并未问询布帛的内容,而是直截了当地说道:“使君觉得,我那不成器的二弟有胆子前来拜祭吗?”

“他若敢来,我便保他一世平安!”

“如此,多谢使君!”

“不必谢我,陶应外出避难,与我也有很大干系,若不是我,你们兄弟二人又何必手足分离?”

陶商连连摇头,道:“父亲曾经说过,陶应有今日,俱是咎由自取,昔日,若非使君手下留情,陶应早已经死了无数次”。

陶氏父子越是如此,李贤越觉得欠他们很多。

一个谦和、宽厚的君子,处处为人着想,到头来,明明已经预料到了危急,可他却坦然以对,不曾逃避。

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

最起码,李贤觉得,如果是他,他做不到这一点。

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与陶商的谈话很快结束了,陶谦一死,陶商身为长子,要张罗很多事情。

最让李贤欣慰的是,陶谦父子二人都没有责怪他的意思,这让李贤少了很多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