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564章 渡海而来(第2页)

事关重大,袁绍再一次陷入犹豫之中。

所谓报仇雪恨不过是明面上的幌子而已,袁绍真正想要的是借此机会除掉李贤,进而吞并青州,。

可是,如果冀州军折损过多,就算事后多有补充,也会影响到袁绍的下一步举措。

冀州军进退维谷,袁绍难下决断,对面的青州军却井然有序地撤入城中。

大军出城,为的是趁机突袭冀州军。

眼下,袁军丝毫未乱,强行突击只会徒增伤亡,因而,与麾下商议过后,李贤决定固守高唐。

李贤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他耗得起!

别忘了,河水以北,青州军还有太史慈、赵云这么一颗钉子在。

只要骑军发挥作用,袁绍的后路将永无宁日。

袁绍确实没有多少考虑时间,适才辎重营来报,大军粮秣只够三日所用,如果三日之后粮队不曾抵达,那么,除了劫掠之外,袁军只剩下饿肚子这么一条选择了。

劫掠?

想到这里,袁绍就忍不住破口大骂,该死的李贤竟然将方圆百里的村落迁徙一空!

空荡荡的屋舍内空无一人,至于粮秣,更是一粒都没有!

这种情况下,任何试图从青州获取粮秣的想法都是可笑的。

不过,为了填饱肚子,袁绍只能让军卒去尝试。

地窖、枯井、草垛,所有可能隐藏粮秣的地方,袁军都不会放过。

只可惜,除了寥寥无几的数袋粮秣之外,大军一无所获。

缺粮的阴影笼罩在袁绍脑中,有时候,他忍不住劝慰自己,运粮的护卫兵强马壮,青州军绝对奈何不得。
 

真的是这样吗?

就在蒋奇阵亡之后,一个噩耗传来:运粮的马队再度遇袭,护粮军殊死搏杀,竭力击退了对方的进击,可是,运送粮秣的队伍却因为缺少骡马人手耽搁了行程。

就算护粮队及时补充粮秣,他们最快也要到三日之后抵达。

听闻消息,袁绍不得不下达全力攻城的旨令。

事已至此,留给袁绍的选择根本不多,与其灰溜溜地离开,倒不如在粮秣宽裕之前战他个昏天暗地!

智取已然不能,冀州军只能选择最费力气的强攻!

强攻,需要打造攻城器械,这一次,袁绍不会仓促进攻了。

高唐城下,袁军大营星罗棋布,他们将城池围的水泄不通。

与此同时,艳阳高照的涿郡城外,黄铜色的金锣、淡金色的大鼓响声震天,数不清的人儿挤挤攘攘的靠在一起,当真是个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的场面。

仔细看去,这几千人马人人身高臂长,各执刀枪,领头模样的男子身披重甲,头顶红樱盔,这显然是冀州军的装束。在这群刀枪齐整的军马后头,被官军强征的各色民夫壮丁苦着脸色,或是手推独轮车、或是身挑肩背,从空中看去,这浩浩荡荡的人群宛若数量惊人的蚁群,在某种因素的制约下,不知辛苦的劳作着。

“高蕃,我走了,这涿郡城就交给你了”翻身上马,头领模样的冀州将领正色说道。

“三公子宽心,只要有我一日,必保涿郡无忧!”答话的是名浓眉大眼的汉子,这汉子五短身材,个子不高,但浑身上下却透着精明。

袁尚,也就是高蕃口中的三公子单手甩出马鞭,嘴里道:“辽东公孙度乃守家之犬,不足为惧,真正可虑之人乃青州李贤,此番,我领精锐出征,助我父亲一臂之力,我这一走,河北空虚,你可万万懈怠不得!要记得数万大军粮草全都屯留在此,若有一个闪失,只怕你掉脑袋都是小事,说不定父亲大怒之下,惩治你全家都是大有可能的事情!”

高蕃双手作揖,道:“三公子放心便是,我绝不会辜负公子所托!”

“嗯,好生去做,只要平定李贤,我会在父亲跟前替你美言几句!”

高蕃大喜过望,谁不知道袁绍最喜欢袁尚?

若是袁尚多多美言,高蕃一定可以升官发财!

“三公子知遇之恩,末将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