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591章 勾心斗角(第2页)

“徐庶徐元直”

张燕面露难色:“久闻徐元直大名,只是一直未能相见,这一次冒昧上门,如何才能说服他?”

张辽信心满满:“兄长宽心,徐元直最是睿智,只要兄长直言相告,他定会给出满意的答复”。

“果真如此?”

“千真万确”

“好吧,既然如此,有劳贤弟代为引荐”

张辽大包大揽,彻底稳住了张燕的心思。

黑山军是友非敌,情况确切之后,张辽彻底松了口气,他将实情告诉了高顺。

高顺听罢之后嘱咐了一句“防人之心不可无”。

张辽知道,高顺不会明言相助,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其实,在张辽想来,只要高顺不在暗中使绊子,那便万事大吉了。

至于徐庶那里,一个友善的黑山军,想必值得徐州下本钱!

将消息快马报与下邳城之后,阳关城陷入了短暂的安宁之中。

翌日,曹军埋锅造饭,并无异常。

守军大为得意,他们觉得自家兵马击溃了曹军的信心,所以曹操不敢轻举妄动。

第三日已然如此。

第四日,当徐和的先锋抵达阳关近郊的时候,哨探才猛然发现,曹军已经退了。

原来,曹操动用了“添灶之计”。

也就是说,城外的曹军主力在不知不觉间早已经退去,此时,依旧滞留的只是少数兵马。

张辽闻听之后羞躁不已,倒是高顺不动声色。

对于高顺而言,只要守住阳关,确保曹军难以寸进,那便大功告成,至于其他的东西,都是些旁枝末节。

徐和兵马一路疾行,早已经又累又疲。

确认曹军主力撤离之后,徐和并未贪功冒进,而是让麾下好生休整。

大战还在后头,养精蓄锐才是要紧事!

几乎与此同时,张燕见到了徐庶。

徐庶并未因为张燕的身份轻视于他,言辞间颇有拉拢之意。

黑山军虽有老弱,可是,其中精锐编练一番,足可上阵厮杀。

若能将张燕收入囊中,对李使君,对徐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李贤之所以放心北征,就是因为徐庶的存在。

只要徐庶一息尚存,下邳城便稳如泰山!
 

这是李贤对于徐庶的盲目自信。

“张头领,黑山军在山中如何?”

张燕没有隐瞒,径自说道:“部众太多,粮秣太少,山中即将缺粮”。

徐庶露出个恍然大悟的模样,道:“张头领此番为粮而来?”

“不错”

“李使君不在徐州,不知张头领打算以何物相换?”

张燕一阵迟疑,山中虽然存有些许金银,可是,相对于粮秣的庞大数目,这些金银远远不够。

置换?

这倒是公平公正,可是,张燕却想不出拿什么来置换。

部众在山中常年遭遇围剿,粮秣补给困难,如果这一次远道而来,依旧想不出破解之策,那么,回转之后,肯定会有不少人因为缺粮饿死。

“先生觉得以何物相换较为妥当”

徐庶笑道:“我听说山中有矿,张头领可有消息?”

张燕脸色微变,临来之前,山中匠工确实将发现铁石的蛛丝马迹说与他听。

可是,这消息应该是绝密的,为什么徐庶会知道?

难道有人通风报信?

这时候顾不得多想,张燕只能承认:“实不相瞒,山中有铁石,这个消息我也是不久之前才知晓”。

徐庶不以为意,李贤曾经说的很清楚,太行山中有铁矿,如果有朝一日黑山军求上门来,讨要一些铁矿结个善缘便是。

现在看来,一切都被李贤料中了。

黑山军果然缺粮了,而太行山中真有铁矿,只要消息属实,黑山军便可凭借铁石的生意顺利积累财富,进而壮大实力。

“粮秣五万石如何?”

张燕苦笑道:“五十五石方可平稳人心,否则的话,黑山军只怕要乱了”。

黑山军都是一帮走投无路的穷苦人亦或者罪犯魔头。

有粮秣的时候,他们不介意拼杀劫掠一番,可是,现在粮秣没了,大家要饿肚子了,这时候谁还苦守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