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大丈夫(第2页)
韩当这才说道:“江东虽得交州,却非李贤之敌,若能延续秦晋之好,当可无忧”。
秦国与晋国,这是春秋时期的两个大国,为了增强国力,应对挑战,他们世代联姻,成为春秋时期关系最为稳定的诸侯国。
眼下,韩当重提秦晋之好,便是提醒孙权,李贤不可力敌……
孙权叹了口气,韩当说的道理他岂能不知?
只可惜,江东百姓多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便是孙权也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在全力奔驰的战车上,努力驾驭。
韩当,也是孙权选择的驭者之一!
“义公所言老诚谋国,某深以为然,不过,眼下北伐李贤已成定局,当务之急却是控制规模,以侯良机”
韩当眼前一亮,“使君的意思是说,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孙权微微颌首,“大军北伐李贤,还不是因为兄长遇刺一事?如果查明真相,证明李贤与此事毫无关系,那么,北伐军便师出无名”。
韩当迟疑起来,“黄公覆等人极力主战,若是退军,只怕又兴事端”。
“无妨,黄公覆那里自有我去分说!”
“使君,若是我方控制战事,徐州军却不依不饶,那又该如何是好?”
孙权正色道:“李贤应该不会这么蠢,不过,如果徐州军真的纠缠不休,那便与他们分个胜负”。
韩当松了口气,他本来担心一味避战,会让徐州军抓住战机,那时候,江东军想反击都不成,现在好了,有了孙权这句话,韩当便可以随机应变。
果不其然,下一刻,孙权又道:“义公,此番北上,是战是和,由你把握!”
这是毫无保留的信任!
韩当很是感动,“使君!”
“去吧,好生备战,刚才那番叮嘱,并不是我怕了李贤,如果李贤真是凶手,江东军便是战至最后一人,也与他不死不休,我只是担心冤枉了李贤,让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
韩当重重颌首,“末将明白”。
一番推心置腹,孙权了却了一桩心事。
北伐一事事关重大,一个不好,江东便面临灭顶之灾。
孙权虽然没能见到孙策最后一眼,可是,他可以想象的出,自家兄长的殷切希望:壮大江东,让孙氏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江东军磨刀霍霍,徐州军自然有所耳闻。
与江东一江之隔的吴郡,于禁接到了李贤的密报。
信中未做明确要求,只是让于禁量力而为。
于禁有些迷惑,他将随军长史唤到跟前,嘴里道:“使君让我随机应变,量力而为,此语何意?”
“孙策遇袭,凶手污蔑使君是幕后指使,若是将军大开杀戒,难免会坐实了凶手的名头”
“打都不能打?这不是憋屈吗?”
“非也,并非不能打,将军只要把随机应变便是,须知,此番江东军是为复仇而来,如果孙权一心厮杀,江东军定然不会留手,那时候,将军只要全力搏杀便是,如果孙权心有疑惑,认为使君并非凶手,那么,江东军将便会谨慎小心,那时候,将军也得小心应对,这便是随机应变,量力而为”
于禁微微颌首,“也就是说,是大战还是小战,也要看对方的意思?”
长史似笑非笑,“也不尽然,如果真有灭敌良机,将军放手施为便是”。
于禁大喜,“可以吗?事后使君不会怪罪?”
“将军多虑了,只要大获全胜,使君怎会怪罪”
“可是,使君的意思不是避免大战吗?”
“并非如此,使君是说随机应变”
“有何不同?”
“这正是使君的高明之处,他担心说的太清楚,会束缚住你的手脚,因而,他只说随机应变,却未说其他”
于禁乐不可支,“也就是说,如果我真有击败江东军的把握,便可大战?”
“当然,只是将军须得量力而行”
于禁连连颌首,“明白,我明白!”
孙权、李贤都是聪明人,他们通过不同的手段向麾下军将下达了类似的军令。
江东战事将起,水军的重要性毋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