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灭蝗(第3页)
“这,兴许是祭祀之心不诚,祭祀之物不够丰盛”
“放屁,把你的心挖出来祭祀才够虔诚吗?”
“李贤,你放肆”
“真正放肆的人是你,祭祀蝗虫,只会让百姓心生恐惧,不敢放手灭虫,在我看来,阻挠灭虫之人,不是奸贼,便是逆匪,当杀之!”
那人没想到李贤说杀就要杀,他浑身颤抖不已,忽而一个激烈跪倒在地,向刘敦求救,“陛下,陛下救我”。
刘敦也觉得祭祀蝗虫之人该杀,如果祭祀有效,岂不是说他那这个天子又得承担责任?
“大将军,你有灭虫良策?”
李贤微微颌首。
刘敦大喜,“计将安出?”
真正的历史上,直到玄宗姚崇当政时,才破除了民间对蝗虫的恐惧。
姚崇提出以火焚烧法,大见奇效。
不过,眼下飞蝗尚未成灾,还没到大规模需要放火的程度。
思来想去,李贤不得不斟酌词句,提出另外一个法子:“陛下可令国渊驱赶家禽至飞蝗之地,以观其效”。
刘敦将信将疑,“此计可成?”
李贤又道:“若是蝗灾已成规模,可让百姓在田间燃火,如此也可灭蝗”。
天子尚未颌首,朝中已经有人跳了出来。
“大将军,春秋战国以来,先贤无数,然而,无有一人胆敢直言灭蝗之事,如今,大将军直言灭蝗,下官斗胆,只问一句,若是蝗灾不减,该当如何?”
李贤似笑非笑:“你觉得我该怎样?”
“无他,只要大将军坦承过错即可”
“喔?我有何过错?”
“激怒上天之使,增加百姓之苦,这便是大错”
李贤大笑,“好,我也问你一句,若是蝗灾已除,又该如何是好?”
那人不肯直言,只是狡猾地说道:“若是如此,那便是上天之德,万民之幸”。
听到这里,天子刘敦都觉得嗤之以鼻。
感情出了问题就是李贤的责任,有了好处就是老天爷的赏赐?
李贤摇了摇头,道:“上天自然有好生之德,我只是问你一句,若是蝗灾已除,你当如何?”
那人没想到李贤如此咄咄逼人,当着朝臣的面,他只好梗着脖子说道:“若是蝗灾断绝,下官当自裁已谢上天!”
李贤好整以暇地说道:“好,我记下了,希望不要忘记今日之言”。
那人浑身发冷,不过,只是片刻他便宽慰自己,李贤是在吓他。
自古以来,从未听说过蝗灾可以彻底根除。
李贤如此,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
只是,真的如此吗?
李贤自然不打没把握的仗,“请天子制诏”。
适才李贤那番表态,吓坏了其余大臣,蝗灾能否灭绝与他们没有本质的关系,他们可不想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无人阻拦,刘敦微微颌首,道:“制诏冀州太守,着其依李贤之议”。
“喏!”
一场朝会就此落幕。
会后,刘敦将李贤留下。
“大将军,那灭蝗之策真的能够成功吗?”
李贤微微颌首,“千真万确”。
“大将军怎么知道?”
李贤笑道:“幼时曾听先师教诲,所以铭记在心”。
刘敦很是好奇:“不知先师名讳?”
李贤故作迟疑,“还请陛下恕罪,先师不肯直言其名,我也不知其名讳”。
刘敦有些惋惜,“那倒是可惜了,我还打算灭蝗之后,为其修祠呢”。
“陛下,先师不在乎这些虚名,只要百姓受益,他便知足了”
“真是大才呀”
李贤不置可否。
会后没多久,李贤便使人飞鸽传书,将灭蝗之法告于国渊知晓。
国渊将信将疑,他按照李贤的法子,驱赶家禽入田。
鸡鸭最喜蝗虫,它们吃的不亦乐乎。
不过,仅仅如此,尚不能根治。
到了夜里,在官差的带领下,百姓在田间燃起火堆,等到蝗虫飞来,他们用扫帚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了个大坑,便杀边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