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臣贼子秀才会武术
第725章 赈灾(第2页)
如今,曹操在兖州只剩下陈留一郡之地,其余郡县俱为李贤所有。
也就是说,李贤要为曹操承担决堤放水的恶果。
赈灾是一个难题,同样是一个机会,只要利用得当,完全可以收拢民心!
兖州百姓多灾多难,先有黄巾之乱,接着又有吕布之变,好不容易过上几年稳妥的日子,曹操又与李贤征战不休。
为了筹集军粮,曹操征收重税,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兖州重归天子治下,又遭遇了水灾,百姓们完全崩溃了。
下邳,大将军府,李贤已经下达了全力赈灾的军令。
青州、冀州囤积了不少粮秣,这一次,正好派上了用场。
不过,李贤自然不会让百姓吃白食,借着这次机会,他决定以工代赈,修缮官道、疏浚河道。
田地尽毁,百姓一年的辛苦俱被大水冲走,以工代赈,既可以解决百姓的口粮,又可以妥善安置无业者,省的他们闹出祸患。
兖州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时,胡庸的背矛军与太史慈的先锋军汇合一处。
两军合计三万人,这三万兵马俱是能征敢战之士,而且又是生力军。
若非李贤军令,胡庸早已经领军冲到陈留城下了,又哪会待在这里,缓缓退军?
太史慈考虑的更为深远,眼下敌情不明,贸然出击极为不利。
再者,张辽、高顺已经到了五里之外,并州军、陷阵营落得如此惨状,于情于理,太史慈都必须了解详情。
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水灾绝非人力可挡。
为了以示尊重,太史慈、胡庸亲自出营相迎。
隔着老远,张辽、高顺便看到辕门外的太史慈一行。
遭遇惨败,却有如此待遇,即便高顺心性沉稳,却也有些心潮起伏。
“都尉!”
异地再会,张辽面目憔悴,再也不复意气风发之态。
太史慈颇为感慨,他搀起张辽,道:“文远,入账详谈吧”。
“喏!”
入了营帐,太史慈屏退左右,帐内只剩下高顺、胡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