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第2页)
“西方各国之所以如此注重吸引苏联科研人才还有一定的经济原因。国家培养一名高科技领域人才需要花费30万美元,成功引进这样一名人才等于为国家节约了这笔开支。引进人才的事业成功可能创造成百上千万美元的财富。在美国,外国科学人才取得的成就构建了该国科技产业的主体,其份额占新技术开发总额的25,开设的科技型公司占总量的28,每年创造出的财富高达550多亿美元。”方默南平静地说道,“所以才会不遗余力挖墙脚!”
“这些学者,往往是最具有科学思想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他们的想法是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流失这些人才届时国家的创新体系建设将无从谈起,又一次成为技术依赖西方的国家。”叶老四微蹙着眉头说道。
这个方默南晓得,苏联解体后,由于政府对学术界的资助锐减,一些研究所和实验室的科研工作被迫停止。经济形势的恶化更是直接导致了科研人员的生活无法保障,为数众多的科学家被迫前往西方国家谋生。
据俄官方统计,1991—1999年间,俄罗斯科研大军的人数由大约88万人缩减到大约39万人。到了90年代末,俄罗斯已不再害怕人才流失了,因为最好的人才已经流失殆尽。
从苏联解体到1995年,将近8万名学者和科研人员移民国外,直接导致经济损失高达600亿美元。而如果在欧美培养如此规模的人才力量,至少需要花费1万亿美元。
俄罗斯科技人才的流失使西方国家捡到了大便宜,获益最多的是美国、德国和英国。
当然叶老四也是占便宜,没得商量!
单单就计算机这点,在学计算机的时候,了解计算机历史的都知道世界上第一个超标量处理器就是苏联的elb乳s-1,比西方早了整整15年。
连英特尔pentiu处理器都与之有血缘关系这是由于苏联解体后的人才流失,甚至pentiuiii的结构的开发工作正是由当年el-90超标量体系结构32位微处理器的负责人弗拉基米尔潘特科夫斯基领导的。90年代苏联剧变,elb乳s的负责人鲍里斯不得不和sun合作,结果直接造成了sun的崛起。
2004年,实在撑不下去的elb乳cst被tel收购。曾经领先世界的elb乳s正式被并入tel。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时候流失了多么惊人的宝贵财富。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啊!”方默南说道。
“太对了!”叶老四认同点点头。
“我现在很好奇,苏联就放任你们这么挖!”程世贵修长的双腿搭在茶几上,懒散地靠着沙发的后背。
“他们倒是想留住这些科研人才。”叶老四叹息了一声道,“科研人员也是人,他们也要养家糊口的,国家不管了,还不允许人家自谋出路。
我在计算机参观了几个小时里,中心里的人根本没有什么工作可做,也许有,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偌大的程序编写中心里,就像是国民党大溃败时,办公室里也肮脏不堪,废纸、文件飘落在地,当然那些精英的程序员倒是都坚守岗位,不过却是处在赋闲状态,无事可做。
再说说芯片研究室了,应该是纤尘不染的,现在嘛!快赶上垃圾场了,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