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圣者晨雷

第132章 大慧竟是僧一行


出乎叶畅意料,这道题也只是难住了张休一会儿,然后他从自己的行囊里拿出一些竹棒子,三下五除二,便将准确答案报了出来。

 

叶畅讶然。

 

再看张休的目光,就有些不同了。

 

鸡兔同笼题还只是初步,但这个放水灌水题,题要难得多。在这个时代,能做出这种题的,绝对可以称得上数学家了。

 

唐朝有什么数学家?

 

至少在叶畅的记忆中,是想不起唐朝有什么知名的数学家的,更不要提这个张休……或许在历史之中,他默默无闻地死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华夏自古以来,便多智者贤人,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为后人所知,更多的都如同普通人一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还有题么?”做完这道题之后,张休跃跃欲试:“能再难一些么?”

 

叶畅沉吟了会儿,然后报出一组数字,再在这组数字当中,空出了一组。

 

这是排列组合题,需要寻找这一连串数字的规律,然后再根据这规律,推算出空缺的数字。

 

与前两题一般,这道题考的,仍然是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次张休沉吟了许久,手中的算筹也摆来摆去了好一会儿,不过最后,他还是报出了正确的数字。

 

“了不起,了不起”贾猫儿原是瞧不上这个瘦俏汉子的,此时却禁不住挑起了大拇指。

 

他是个有眼色的,很明显,叶畅有意招徕此人,既是如此,他自然要从旁相助。

 

“尊贺算学之道,只怕除了叶郎君,再无人能比了吧,啧啧,了不起”

 

“先叔与梁公,远胜于某,他们不仅能算这些,便是日月运转,星辰变化,他们都能算出来。”

 

张休此言,叶畅只是一笑置之,这分明是吹嘘,但那边贾猫儿却皱起了眉。

 

与在长安呆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有两个月的叶畅不同,贾猫儿可是在长安城中呆了三十多年,许多典故,别人不知道,他却清楚。

 

“等一下,你方才说你的叔父乃是大慧禅师,莫非他便是……一行师?”

 

一行

 

这个名字让叶畅悚然动容。

 

若说大唐天文学家中,在后世留下大名的,恐怕除了李淳风之外,就要算这位僧一行了。只不过,叶畅心中好奇,一行乃是这位唐时天文学家的法号,那大慧……又是什么?

 

“正是先叔。”

 

“大慧就是一行?”这一次,叶畅再也不掩饰自己的惊容。

 

“一行乃是法号,大慧是陛下追谥。”贾猫儿悄声道:“那梁令瓒,我也想起来了,他曾是集贤殿待诏,与一行师俱有巧夺天工之艺”

 

叶畅此时也隐约记起,一行曾与名为梁令瓒者,造水运浑天仪,那可是用上了最古老的擒纵器

 

擒纵器意味着什么,别人不知,叶畅却是很清楚的:钟表

 

而钟表,在这个靠着沙漏记时的时代,会有什么意义,对于叶畅想要发展的大航海事业,会有什么意义,甚至对于准确的军事行动,会有什么意义

 

就算是赚钱,钟表业也将成为一个滚滚财源。

 

没有想到,这个瘦俏的张休,竟然会是一行的侄子

 

一行在十余年前已经去世,死时不过四十余岁,而与他协作的梁令瓒亦已经作古,因此一时间,贾猫儿才没有想直来。

 

细问张休身份,他确实是一行俗家之侄,虽然一行攀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郯国公张公瑾为曾祖,但实际上他只是张公瑾族曾孙。他们张氏家族,繁衍至今,依然为大唐显宦,一行攀附其家,也是此时习俗。

 

张休为一行族侄,在一行为李隆基所重名声扬于长安后,便跟随在一行身边充当小沙弥。受一行影响,他极爱算学与机械,在一行去世之后,又跟着梁令瓒。但梁令瓒再去世后,他便漂泊无所依,靠着族人接济为生,兀自苦研算学与历法。

 

“当初建水运浑天仪、黄道游仪等诸多器物之工匠,如今何在?”叶畅压住心中的兴奋,冷静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