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河阳桥北马蹄急(第2页)
此人祖籍庐陵,后移居修武,并不是修武世家,打小家境贫寒,为叶畅所收容。天宝十二载自旅顺书院结业之后,这个卓舜辅便跟随在叶畅身边,他的学业并不出众,能够被选为亲卫,是因为他技击出色——旅顺学堂所开设的课程里,除了语文、算学、自然和德育之外,还有就是技击,由善直的棍僧师兄弟任教授。
“舜辅,我记得你今年已经十九岁,尚未有字吧?”叶畅道:“你有应变之智,大事之际能镇定自若……我赠你字鼎臣吧。”
卓舜辅眼前一亮,挺胸应道:“是,多谢郡公赐字”
“以你为洛阳留守兵曹参军,去修武募兵……我在洛阳翘首以盼”
卓舜辅又应了一声,旁边的同伴们既是羡慕又是嫉妒,他此次一言,便给自己争来了出头之机,眼见他要离开,叶畅又唤住他:“二十日,我只给你二十日时间,你切记切记”
叶畅下令,旁边刘长卿笔挽龙蛇,飞快地书下任命,然后盖上印符,叶畅说完之时,便交与卓舜辅。叶畅再给了他令箭,卓舜辅飞身上马,也不回城,就径直向北而去。
望着卓舜辅的背影,刘长卿有些担忧:“叶公,这位卓鼎臣不过少年,这等大事,是不是再派个老成持重之人前去助他?”
叶畅摇了摇头,现在他身边人手正紧,哪里还有老成持重之人能去助卓舜辅?而且,卓舜辅是旅顺书院出来的人才,虽然课业上不是非常出众,但能被选到他身边,岂会是平庸之辈?
洛阳周围道路便畅,他向东北而去,不吝啬马力,故此两个多时辰就到了河阳桥。河阳桥乃是浮桥,架于黄河古孟津之上,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桥南、桥北各筑一城,黄河中的沙洲之上又有一城。在此桥北北城外有驿站可以换马,卓舜卿未在城中停留,到此才与驿丁说到要换马,突然间听得远处大乱之声,他愕然抬头,便见北面外数百百姓扶老携幼而来,远处更是烟尘大起。
卓舜辅眉头一撩,情知不妙,荥阳既然有民乱,安知这河阳就没有民乱
“给我三匹马”他厉声喝道。
那驿丞连连摇头:“这不合规矩……”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说什么规矩,贼人将至,我奉令去募兵,你若是再推搪,莫怪我刀下无情”
卓舜辅一边说,一边将刀便架在了那驿丞的脖子上,驿丞早吓得屁滚尿流,哪里还管什么规矩,当下忙不迭命兵丁将好马牵来,卓舜辅也不顾挑剔,飞身上马,然后回头喝了一声道:“你们定要守住河阳桥……”
还没有等他话说完,那驿丞自己就跳上了一匹马,转身飞奔而去,而驿站之中的兵丁们也纷纷抢马,没有抢着马的就步行奔跑,转眼之间,就逃了个四散
这里承平日久,哪里见识过战事,故此从驿丞至驿卒,都是望风而逃
卓舜辅心中一沉,暗自说道:“这些废物官兵,都不堪用,叶公要以这些蠢货守洛阳,实是困难,叶公安危,可都在自己身上”
想到这里,他驱马前行。但就在这时,听得哭喊声一遍,他稍稍驻马,看着迎面逃来的百姓纷纷在叫喊,便回头望去,只见河阳北城的城门,在那驿丞与驿卒逃进去之后便开始关闭,将这些百姓都阻于其外
卓舜辅便觉得自己的心整个纠在了一起。
从烟尘来看,贼人还远,城中官兵完全可以等百姓逃入河阳北城后再闭关落锁,可是他们竟然胆怯至此,置城外逃难的百姓于不顾
卓舜辅若不是身肩重任,定然要冲回去喝令开城,但想着叶畅的安危,他只能狠狠地咬了咬牙,然后拨马避开迎面逃来的百姓,斜斜里往着东北方向而去。
贼自西北而来,他向东北而去,虽非正面相迎,却也错肩相交。这伙贼人首领,正是袁瑛,他远远地便看见卓舜辅,见着卓舜辅那种紧身盘扣衣裳打扮,顿时想起天宝十一载在春明门外看到的算学大赛之上,旅顺书院的学子就是这般打扮。他心中一动,叫道:“快些拦住那厮,快些拦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