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夜唱圣者晨雷

第449章 休道风寒为小恙(第2页)

 

没有多久,郎中请来,为叶畅诊断之后,开了几服药。出来之后,颜真卿问其详细,郎中神情微微有些异样:“叶公虽无大碍,但劳心过甚,须得静养

 

与颜真卿想的也相差无几,他点了点头,便打发郎中离去。

 

但到了夜间,叶畅身边的栗援却来寻颜真卿,说是叶畅有事召他。颜真卿依言来去,却看到叶畅神情冷竣,一身盔甲。

 

颜真卿愣了愣:“叶公还不安歇,这是……出什么事情了?”

 

“我准备连夜南下,直取豫州”叶畅道。

 

“可是叶公身体……”

 

“我身体并无大碍,沿途放出生病的消息,乃是为了掩贼耳目。贼人只道我在此养病,又值大雪,必不备我,乘机一鼓擒住贼首,安定天下。”叶畅说到这,微微一笑:“有些人只道我会勒兵不前,先与安禄山相争……我岂是这等不以大局为重之人”

 

颜真卿看着叶畅,好一会儿,只觉得热泪盈眶:“叶公果然为大唐之柱石,安禄山辈,如何能与叶公相提并论”

 

叶畅笑了笑,没有再说此事,只是让颜真卿遮掩他的行踪,对外只道他在养病。

 

计议已定,叶畅悄然出城,身边将士,他竟然只带了安元光等二十余人,就连栗援,也留在了洛口仓城。

 

望着叶畅离开的背影,颜真卿再度热泪盈眶:朝廷待叶畅何其不公,而叶畅为天下又何其无私,这等人物,理当为周、伊之位,宰执天下,治国安邦

 

他却不知,叶畅脸上,一直挂着若有若无的笑容。

 

朝廷将安禄山调入京畿,防止他带兵入京争权,那有什么用,叶畅要争的,原本就不是京中那方寸之地,他要争的是天下的官心、民心

 

便是颜真卿这等忠直人物,现在都忍受不了朝廷,只要再进一步,他们就会将天下之望托付于自己身上——那个时候,莫说是安禄山,就是李隆基自己本人恢复到二十岁之时,也根本无法阻止他入京城执掌权柄!

 

更何况,这群被眼前贪欲蒙蔽了眼睛的鼠目之辈,还会替叶畅做一些他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情

 

上蔡城中,袁晁此时还未睡下。他占据了城里最好的一户宅院,此时正在其大堂中大摆宴乐,诸贼首,除了留在淮南的陈庄,其余都在这里。

 

“诸位兄弟,咱们四五十万人,不可能久居于一处,须得早些定下方略。”酒微熏之际,袁晁赶走女乐,对着诸贼首道:“别的不说,咱们在上蔡有五万余人,加上新投的两万余,总共就是近八万,上蔡之粮,最多还可以给我们吃上十日,十日之后去哪里就食,是一个大问题”

 

众贼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人数极多,打仗时啸聚一处,但战毕之后各自分散就食,可以说打到哪吃到哪,此前就没有为粮食担心过。方清地位仅次于袁晁,笑了会儿后便道:“自然是去洛阳就食,虽然袁五哥败了,可咱们此去重拾旧部,凑个七八十万人,叶畅便真有撒豆成兵的本领,总变不出这么多人手来吧?到时咱们将他擒了,拿去和狗官们换袁五哥来”

 

“要是去洛阳,就得做好与安禄山十万精兵相遇的准备。”袁晁心里冷笑一声:“哪一位兄弟愿意领本部为前锋?”

 

这个问题一问,众人顿时都不笑了。

 

此时通过各方细作,他们已经打听清楚,叶畅“变”出来的那些兵马,原来是退伍的老兵、矿山工坊里的工人。众人盘算着洛阳周围已经没有多少这样的人物,故此不怕叶畅。可是安禄山不同,安禄山的部下都是边军精锐,让他们忌惮三分。

 

就算不怕,他们也要担心,这些贼军首领的地位,基本是由其部下人数决定的。为前锋者与安禄山战,就算惨胜,自己损失大了,也就意味着在贼军之中失去了话语权。

 

见众人都不说话,袁晁冷笑了一声:“看来诸位兄弟都是明白人,咱们此际,人数虽众,但还谈不上精锐,尚不足与官兵精锐相抗。兵法有云,要避实就虚。咱们现在,最要紧的不是去夺洛阳,而是暂时让一让,在征伐之中增加更多的兵士,练出一支精锐来。我觉得在这边休整得已经够了,明日开始,我便要准备渡淮河回淮南道,你们若是不愿意回去,便留在这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