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朱棣与朱高炽的来信,越发紧迫的救治时间
朱高煦看着李定荣,一时表情有些玩味,他是真没有想到,李定荣会举荐的是蔡福。
“为何不是谭忠?不是王聪?
当初攻多邦,谭忠为主将,身中两箭,多处受伤,且又咬牙硬着头皮拔箭继续率军发起强攻,战后重伤昏迷。
王聪的能力你也应该清楚,虽然之前作为奇兵强攻原安南东京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被沐晟与王忠抢了功劳,但能够提前抵达东京城外,发动强袭,已经可以证明其能力。
两人在战场上的表现,都要比蔡福更佳,谭忠更为勇武善战,王聪更能把握战机,且同样冷静稳重。
蔡福自然不差,但攻打占城事关重大,这是大汉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对外扩张,可以说此战只要决定了打,那么只有一个结果。
那便是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败,周边诸国如同群狼环伺,恐怕都想要来咬大汉一口,这是如今大汉初立所无法接受的。
这个后果,你应该清楚才是啊。”
以蔡福为主将攻打占城,其实并不是不可以,但朱高煦心中的人选依旧更加倾向谭忠或者王聪。
若是他如今没有这么些人,只有蔡福的情况下,他还不用选择,但如今他这里是缺文官治理地方,武将可是不缺,可以说都是有能力的武将。
朱高煦也并没有觉得蔡福差,相反,蔡福其实真的不差,但相比起来,在不动张辅、沐晟这些人的前提下,他还是更加倾向于谭忠或者王聪。
因为攻打占城事关重大,如同他说的,大汉的第一次对外扩张,只要确定了,朱高煦就决不允许失败。
李定荣听着朱高煦所言,没有丝毫慌乱之意,反而笑了,仿佛预料到朱高煦会这么问了一般。
“王爷,谭忠虽善战,但却是只懂得莽,作为对外征伐的主将,这是不行的,将会是致命缺点。
且谭忠之前受伤太重,如今也还需要静养,以免留下暗伤。
王聪确实各方面都极为合适,哪怕是打下占城,也能驻守占城。
但是蔡福有两人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蔡福比两人年轻,才更加需要这样的机会。
因为占城乃是小国,军不多,正是一个极佳的历练机会。
蔡福的成长,今后大汉起码在十数年后,依旧能够有顶尖的将领。
而后面若是大汉对外征战,可用其他将军,更能彰显其他将军的能力。”
朱高煦这下明白李定荣的用意了,那就是用攻打占城提前将蔡福培养起来,虽然蔡福的年纪也不算太年轻,但对比起谭忠、王聪这些人,也确实年轻了不少。
蔡福的成长,可以让军中将领得到衔接,这点,朱高煦发觉也是不错。
而且攻打占城,以蔡福的能力,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
朱高煦沉思片刻,随即缓缓开口。
“你所言不错,杀鸡焉用牛刀,一个占城罢了,大汉也确实需要培养一些年轻的人。
此事本王会考虑的,确定之后会通传下来。
现在你们下去,立即做好准备,半个月内,大军必须要出发,先期物资随行,后期需要的物资立即筹备调集。
大军尽快完成集结,尽快赶赴边地!”
“定荣,你写下檄文,通传周边占城之事,大汉乃王师,怎能师出无名?”
占城占据的几个县,其实原本就属于归仁府,归仁府原本是属于占城的,但之前黎季犛攻破了战场都城,占城虽然趁着他出兵黎季犛,反攻安南,夺回城池。
但是那几个县依旧是安南所占据,并且名义上已经属于大汉,但在他处理各地叛乱时,占城直接出兵赶走名义上投降他的安南军,夺回失地。
但这事,朱高煦可不认,在他眼中,虽然只是几个县,但也是大汉的数县之地。
张辅、李定荣几人齐齐应下,当即退了出去。
如今攻伐占城的事情已经定下,出兵时间也定了,虽然主将还没有确定,但这个时间必须要出兵,该有的准备必须要做好。
待几人下去后,朱高煦随即叫来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