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朱高煦意外又惊喜的收获,条件交换(第2页)
本来他还在愁,大汉发展该怎么发展,因为若是没有大明的参与,大汉即便有着得天独厚的工艺产品,也很难真正将商业发展起来。
主动与被动,是完全不一样的。
本来他只想的是这次回大明只要成功再返回大汉就是成功,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有意外惊喜。
商业的发展,大明本来也不重视,这次让大汉与大明开放海贸,彻底放开贸易往来,其实对大明也有利,但对他更为有利。
至于第二个条件,朱高煦想的就是不让大明以其他任何理由干涉大汉。
那些士大夫,最喜欢用大义之名了,他知道得清清楚楚,现在他就是要让那些人没法再用。
只要与大明贸易展开,外面诸国的商人逐渐进入,大汉的发展,肯定不会差,加上关税、商税,到时候难免会让人眼红。
而那时的大汉实力能不能与大明比肩,他也没有太大的把握,这个时间与实力,不好把控。
与其被动,不如解决这个被动,起码要让大明不能那么轻易的下场干涉大汉。
甚至于为了不让朱棣多想,大汉内部剩下那个他已经锁定的人,他也没有提出让朱棣调回去,朱棣想要安插,让朱棣安插就是了,他让朱棣放那个心。
哪怕是朱棣北征,给朱棣送银子,他也舍得,打鞑子这是大义,他支持,因为无论如何,他也是汉人,他还是大明的汉王。
而且只要商业做好了,那些钱就是小钱了,他也不在乎,让朱棣去做那个征北大将军,让朱棣打到斡难河,他是非常支持的。
但前提也就是朱棣,换成朱高炽与朱瞻基,朱高炽他还能勉为其难,真打鞑子他也给,至于朱瞻基,想都不用想,没门!
至于他返回大汉的事情,之前的交换已经做到了,他可不想拿一个已经交换好的条件又拿来交换这个。
朱棣听着朱高煦的话,心头一时也有些诧异,是真的挺惊讶的。
其实他都做好了与朱高煦讨价还价的准备了,因为他没有能够忽悠到朱高煦,已经做好了朱高煦狮子大开口,然后一番争论后再去答应朱高煦的条件。
毕竟这次的事情,可不像是表面那么简单,只要朱高煦应下来,朱高煦就彻底不要想着回大明的事情了,这也是彻底断绝了朱高煦的野心,以达到保证这三兄弟不会兵戎相见。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对朱高煦是真的想办法限制了,基本是明着暗着针对。
想着这些,再听到朱高煦这样就答应,朱棣笑了,笑得无比的高兴。
朱高煦能够这样答应,足以说明没有那个野心,只要没有那个野心,朱棣还是喜欢他这个二儿子的。
“老二,你让我很是意外。”
“爹,你以为我会激烈反对?会狮子大开口?
人心中的成见,果然就像是一座大山呢,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你们却是不信,现在,该信了吧?”
朱高煦有感而发,他已经向朱棣表明了几次心意,他却是无心与朱高炽争夺大明,奈何朱棣就是不信,屡屡抱有疑心。
就因为之前他的作为,这种成见,不是一座大山,又是什么?
而朱棣的这句话,也让朱高煦暗中松了一口气,朱棣能这样说,说明他提出来的条件,稳了。
朱棣听得一愣,越是品味,他越发的认同。
“臭小子,书没有念多少,说的话倒是有道理。”
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
他是真的认同,他自己,曾经又何尝不是被这样对待过?
他是真的意外这话是从朱高煦嘴里说出来的,要是朱高炽说出来,他反而不会惊讶。
毕竟之前朱高煦的莽夫印象,是真的让人印象深刻。
朱棣不再去想,肃然说道:“多看书是有用的,当初你爷爷就是小时候没机会,才会严格教导我与你的那些伯伯叔叔。
哪怕是你们在京城之时,同样如此,你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吧?
这些就不说了,你的这两个条件,让我很难办啊,禁海令是你爷爷定下的,他老人家定下的,我破坏,不合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