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张辅的内情,朱高煦的欣慰与惆怅(第2页)

朱能若是都是假的,那他就真的成笑话了。

枉他还惦记朱能的病,给徐妙云送药的时候都不忘给朱能也送一份过去。

要是这些事是真的,朱高煦自己都会被自己气笑。

张辅闻言,更加痛苦,良久才缓缓开口。

“当日在大明京城府上与王爷定下约定,当日夜晚,便被皇上秘密召入宫内。

也就是在那一晚,皇上与臣说了很多,让臣跟着王爷来到大汉,也不需要臣做什么,只需要禀明王爷在大汉的一切传回消息即可。

又叮嘱臣既然跟着王爷了,就好好跟着,说是王爷性格冲动,做事莽撞,是为了王爷您着想,且皇上也只需要臣提供前面五年的消息,五年过后,就可以不再提供。

那时皇上述说着以往的往事,又提及亡父,家父战死沙场,皇上对臣有着不小的愧疚,因为臣姐之事,说着臣与王爷都是一家人,让臣好生辅佐王爷。

臣不得不答应,臣虽愿跟随王爷,但臣也效忠皇上,家父之风,臣不敢忘。

自离开大明,臣其实一直都没有想这些,臣以为不是什么大碍,直到王爷要返回大明,王爷离开第二日,皇上的人就来了,问臣要大汉的消息。

臣也知道皇上在大汉还有安排人,但臣不知是谁,只得将大汉的消息,以及王爷的布置呈报给皇上。

因为这些事即便臣不说,另外那个人也会说,臣不想就这样暴露,因为直到那时,臣想要为王爷提供一些大明的消息。

臣给皇上送去的消息,有一部分是假的,为了配合王爷的布置,臣特意将大汉的大军说成了近四十万军,并且全部集结在边地,随时攻入大明迎接王爷归来,想以这样的方式给皇上压力。

哪怕是蔡福攻下占城之事,臣也并未向皇上说明,只是另外说了王爷在大汉实行的摊丁入亩,以及安置百姓,还有世子殿下之事。

臣不知这些是否能够对王爷有所帮助,但臣不得不做,皇上之命,臣不敢违抗,也不能违抗。

臣虽有所隐瞒与夸大,但自知对不起王爷,请王爷责罚。”

朱高煦静静的听着,其实当听到张辅是在与他约定之后,被朱棣秘密召入皇宫,他心中就已经没有那么难受了。

起码这已经证明了朱能没问题,张辅那天说的,是真心实意的,也愿意跟他。

后面的,他是真的能够理解张辅,张辅之父张玉,可以说是从一个百户开始,就早早跟着朱棣了,在朱棣就藩时,张玉就是朱棣的心腹。

有张玉这层关系在,加上张辅也是天然忠于朱棣的,朱棣的安排,张辅确实没有办法拒绝。

尤其是张辅的姐姐,也是朱棣后宫中的一员,也就是那位昭懿贵妃,就是张辅的姐姐。

可以说朱棣只要在,张辅就是天然忠于朱棣的,包括王聪、王忠等这些人,虽然目前跟着他,但他要是敢在朱棣在的时候造朱棣的反,真正还愿意跟着他的,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

原身朱高煦一直自比李世民,确实朱高煦与李世民有很多相像的,但最大的区别,不仅是性格的完全不同,更是朱棣不是李渊,朱棣是正儿八经亲征打出来的威信。

无论是在北方征伐蒙古诸部,还是靖难时,朱棣都是亲身上阵的,不仅威信高,对自己的心腹也很舍得,该封公的封公,封侯的封侯。

这些人可以支持他获得更多,但绝不会支持他造反朱棣。

如今愿意跟他出来的人,都知道将来是朱高炽上位,担心自己的前途,那时面对文官,可就没有人给他们遮风挡雨了,才会愿意跟着他来大汉。

投了原始股,就是在赌他能够在大汉发展起来,这样这些人都能跟着起来。

而且跟着他来的这些人,同样有兄长或者弟弟在大明的,哪怕就是张辅,也有两个兄长在大明,保证家族香火在大明不断。

朱高煦还能猜到一点,那就是哪一天朱棣要是不在了,朱高炽上位,要是有机会,这些人恐怕会比他还要积极。